工业是一个体系,所谓尖端技术,就是指建立在这个体系最顶端的技术。要搞尖端技术,必须先把下面的基础一层一层地搭起来,这中间少了哪个环节都不行。
以燃气轮机的制造来说,面临的困难有两个,一个是设计,第二则是材料。
设计需要有理论支撑,需要有实践经验的积累,还需要有大量的实验数据来进行反复验证,要说起来,也是非常困难的。但设计也有捷径可走,那就是借鉴别人的经验,最简单的一种借鉴,就是从别人那里买一个原型过来,拆开了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测量,然后依葫芦画瓢地形成图纸,再到工厂去制造出来。
这种做法叫做逆向工程,或者叫反求工程。在早些年,我们国家没有什么知识产权的意识,搞这种逆向工程非常普遍。我们所说的“第一次制造出来了某某”,大多数时候背后都有逆向工程的影子。
据坊间称,我国的某型飞机在制造出来之后,专门请了一位波音的老总去参观。那位老总登上飞机之后,说了一句话:“这明显可以看出不是抄袭波音的”。事后,有许多人对这个结论感到非常光荣,而且屡屡引用来作为证明此款飞机没有抄袭波音的证据。这有点像某家人家生了一个娃,邻居的男人跑过来说:“看这娃的鼻子明显不像我的。”这家人家的男人能拿着这句话去炫耀自己的能力吗?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要走向国际市场,再搞这种明目张胆的山寨就不太合适了,但在一些产品设计中,通过模仿别人的产品来获得启示,还是非常普遍的。
设计能够山寨,但材料方面就很难山寨了。中国的许多产品看起来和国外的产品差不多少,但在性能和使用寿命方面不如外国同类产品,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材料方面的欠缺。
材料的生产又分为几个方面,一是材料配方,二是材料生产工艺,三是热处理工艺。例如,为了使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断裂韧性,往往需要将其放在大型锻机下进行锻压。国外大型飞机的主梁、起落架等都是用大型模锻机锻压而成的,这样形成的材料,才能够经受数以万次的扭曲而不会发生断裂。
据说,空客公司新推出的380飞机的起落架,就是专门拉到俄罗斯去进行锻压的,因为全世界只有俄罗斯拥有7.5万吨的模锻机,美国的模锻机压力也只有4.5万吨。我国直到21世纪的前10年,所拥有的最大吨位的模锻机只有3万吨,这就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大型飞机产业的发展。
由此可见,要发展大飞机,你至少需要先拥有大型模锻机,而建造大型模锻机,又涉及到一系列的技术问题以及经济问题。这样一层一层向前追溯,就可以演绎出一个庞大的工业体系。曾有人幻想带着30世纪的黑科技穿越回来强国,其实这仅仅是一种小说家的理想而已,没有几百年的工业沉淀,就算拿着30世纪的图纸给你,你也无法造出同样性能的机器。
汉华重工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之后,如今终于面临着技术升级的需求了,大型锻机的建造,越来越紧迫地提上了集团高管们的日程。
“我们化工设备公司,正在和兄弟单位联合开发煤炭液化技术,其中一个关键部件就是高压反应器。用传统的焊接成型方法,无法达到所需要的强度。目前国外制造此类超高压容器的方法,都是采用锻压成型。我们认为,大型锻压成型技术,未来将成为我们化工设备提高产品档次的主要瓶颈。”方延武插话道。
马胜凡也发言了:“我们机床公司目前有一台6000吨自由锻机,锻造压力方面倒是勉强够用了,但立柱开间距太小,无法生产大型锻件。所以,我支持集团新建一座大型自由锻机,立柱开间距至少要达到7米以上。”
胡妫道:“我查过一些资料,目前国家在装备制造业方面投入不少,重型装备的研发力度不断加强,我预计大型锻件的需求将会出现井喷的态势。比如说,大型水电和火电机组的转子,都必须使用大型自由锻机来实现成型,目前国内万吨以上的大型自由锻机只有3台,而且都是70年代以前建造的,技术落后。我们如果能够在国内率先建成新的万吨以上自由锻机,光是承接外来的锻压业务,也足够收回投资了。”
大家你一嘴我一嘴地,开始向林振华述说建造大型锻机的必要性。按众人的思路,汉华重工需要建造两座大型锻机,包括一座1万吨以上的自由锻机和一座5万吨以上的模锻机。如果拥有了这两座锻机,汉华重工的制造能力就能够一连跃上几个台阶。
听完众人的话,林振华呵呵笑道:“你们不会是已经串通好了,就等着我回来表态的吧?”
项哲也笑道:“振华要这样说也可以。你是集团的掌门人,这种大事肯定是要你来拍板的,可是你却一年到头难得在家,我们只好先把事情商量好,等你回来一起汇报了。”
“我好像不是出去游山玩水吧?”林振华叫屈道,“我一回来不就跟大家说了吗,我这一趟去委内瑞拉,谈定了起码500亿美元的合作意向,这也算是我对公司做的贡献吧?”
项哲道:“我们可没有指责林总的意思哦,像这种合作意向,我们是希望多多益善的。不过,林总在外面快活的时候,是不是也该和家里多联系联系,了解一下公司的经营情况,省得对公司的现状两眼一抹黑啊?”
“对了,说到这,我倒想起一件事来。”林振华道,“咱们公司也该建立起信息网络系统了,未来的时代必定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我们通过电话、传真来传递信息的作法,已经过时了。”
上网这件事,在林振华心里已经存了十几年了。刚刚穿越过来的时候,那种没有网络的日子,真是让林振华过怕了。经过十几年时间,林振华已经适应了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但网络化生活的便利,是他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的。时下,互联网已经进入了中国,虽然普及程度还非常低,但林振华已经是忍不住要让汉华上网了。
项哲道:“这件事,许伟已经在做了。公司引进了一套莲花公司的Notes办公系统,目前还只是在浔阳总部这边试用。许伟打了一个报告,建议把系统连接到因特网上,可以实现全国乃至全球各个分支机构的信息共享。我目前正让他在进行试验呢。”
林振华道:“上网的事情,要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中国目前互联网的发展水平还很低,但我估计,不出5年,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了。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们应当有一名高级管理人员来专门负责此事才行。”
项哲与胡妫笑着对了一个眼神,然后说道:“原来振华也有这个想法,这倒和我跟老胡前几天私下里沟通的事情不谋而合了。我们也认为汉华的信息化建设要加快步伐,我想提名许伟担任集团的信息总监,振华你看意下如何?”
许伟是当年和项哲、胡妫等人同时引进的海归之一,毕业于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是学工业软件的。这些年,他一直在从事公司内部的软件开发和管理工作,如今也是一名中层干部了。如果集团要设立一名主管信息化的高管,许伟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林振华点点头:“我赞成这个提案,信息总监的人选方面,许伟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大家也都再了解一下,看看有没有其他的人选,我们过几天再议吧。胡妫,你继续说有关自由锻的问题。”
“嗯,好的。”胡妫应道,他翻看着自己的笔记本,继续说道:“关于大型自由锻机,目前我们有三套方案,分别是1.1万吨、1.25万吨和1.5万吨三个水平。前两个水平的锻机,国内都有原型,仿造起来难度不大。1.5万吨的锻机,目前在全世界都没有,咱们要建设的话,会有不少技术难度。”
“总得有人先去做一做吧,也到了中国人引领世界潮流的时候了。”林振华轻轻地说道。
林振华前世是学机械专业的,对于大型锻压机的发展历史多少有些了解。全球最早的万吨自由锻压机可以追溯到19世纪,进入20世纪之后,各工业强国都纷纷建造自己的万吨级自由锻压机,其中也包括了中国在60年代建造的3台万吨级水压机。
到20世纪末为止,全球最大的水压机和油压机吨位为1.4万吨,其中主要集中于日、韩两国。美、英、德、意等老牌工业国由于制造业日渐衰落,大型锻件的需求逐渐减少,先后关闭了十多家大型铸锻件工厂,拆除了十几台6000吨以上的锻机,至于万吨以上锻机的建造更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与之相反的是,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业的中心,大型成套设备层出不穷,对大型锻件的需求与日俱增。21世纪的前10年,中国新建了5台万吨以上的自由锻机,其中一重的1.5万吨水压机、二重的1.6万吨水压机、上海电气的1.65万吨油压机、中信重工的1.85万吨油压机,都超过了国外最大自由锻机的吨位。
林振华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个进程提前10年,在他的眼里,1.5万吨自由锻机根本不算什么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