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文·贝尔的嗓音在天台之上尽情地响起,漆黑的夜空也无法阻止那胸腔沸腾的热情,肆虐的狂风也无法阻止心头不屈的坚持,彻骨的寒冷也无法阻止灵魂昂扬的斗志。
站在数十层的高楼之上,埃文·贝尔靠着栏杆,引吭高歌,刹那之间,彷佛全世界都被踩在了脚下。那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情,那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霸气,透过旋律,如同乱石穿空,如同惊涛拍岸,如同山呼海啸,就在如墨的夜风中肆意张扬。
这首歌毫无疑问只有“斗士(The.Fighter)”这个名字才配得上!
今晚突破演技瓶颈的畅快,拉菲尔·纳达尔带来的励志,还有数十年如一日的追逐梦想步伐,让埃文·贝尔豪气云天,挥洒之中就谱写出了一曲如此大气壮观的旋律。
也许,“斗士”这首歌比不上“天光(Iridescent)”和“生命万岁(Viva.La.Vida)”这两首歌的阵仗,但是埃文·贝尔对这首歌的喜爱绝对不逊于其他任何一首歌。因为这首歌传递的不是自然的壮阔、不是历史的宏伟,而是生命的精髓。
在每一个人的漫长人生道路上,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寂寞地独自行走,不要期望他人能够解读你的心灵、认同你的思想。要知道,即使是你的家人,他们也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他们也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所以,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相同的,每个人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挫折、困难和痛苦。
也许你很幸运,有一个知己能够读懂你,能够体谅你,但知己也不能代替你在人生路走下去。人生是自己的,一直都是。朋友、亲人、爱人,能够结伴而行,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但脚下的路,始终是自己在迈开步伐。
所以,不要总是埋怨别人,不要总是遇到困难就放弃,不要总是希望别人能够提供帮助。因为这是你的人生,独一无二的人生,而在你的人生里,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欠你什么。你只是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而世界却给了你全部的天空,他已经足够慷慨。
以一个豁达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尽管人生不尽如人意,但是请别忘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斗士,我们不怕任何困难和险境,我们总是能够顽强地拼搏,赢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也许这个地球不会因为缺少你的存在而停止自转,但同样的,偌大的世界也总有属于你的一片天空。
不要放弃希望,不要放弃梦想,不要放弃拼搏,不要放弃坚持,不要放弃奋斗。人生从来都不缺乏阳光,缺少的只是发现而已。所以,别人的世界不会是黑暗的,你的世界也一样。
也许“斗士”描写的不是大自然,也不是历史,但是这首歌却传递出了生命里最闪光的存在:永不服输的斗志。
在埃文·贝尔的这一生里,因为接触的是艺人工作,所以身处于镁光灯之下,这种感觉就越发明显起来。媒体们、影评人们、观众们、听众们,都在挑刺,无时无刻,他们总是希望看到你失败,他们总是希望看到你堕落,他们总是希望看到你一蹶不振,因为你和他们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看到你的丑相只会成为他们生活的调剂品,反衬他们的成功。
但是,没有人心甘情愿地认输,努力、拼搏、奋斗,永远都不放弃的精神成为了支撑下去的唯一动力。“给他们点颜色瞧瞧,让他们正视我,直到死去,我也要活得精彩!给我伤疤,给我痛楚,它们只会这样评价我,大勇无畏的我们来了!”这种“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吧”的斗志,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看着竞技体育的参与者们,他们承受着身体的痛苦、忍受着精神的煎熬,却咬牙继续坚持,那些即使受伤了也依旧在赛场上驰骋的身影,不仅仅代表了对荣誉的追求,更代表了他们生命里不断闪光的斗志。赛场上不仅仅有胜利者,还有参与者。
1969年第十九届奥运会在墨西哥城举行,十月二十日的马拉松比赛颁奖典礼结束一个多小时以后,天色渐晚,记者们已经陆续离开,组委会也开始通知沿途工作站撤离。但这时他们却得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有个人还在跑,还在继续比赛。
这个人就是三十岁的约翰·史蒂芬·阿赫瓦里。来自坦桑尼亚的阿赫瓦里在出发几公里后因碰撞而摔倒,膝盖和肩膀受伤。他流着鲜血、忍着疼痛,一瘸一拐地朝终点跑去——事实上,他已经比一般人走路还慢。
观众们都回到了场地里,等待他抵达终点。阿兹特克体育场重新为他亮起了灯光。在夜幕中,阿赫瓦里拖着流血的伤腿,跨过了终点线。现场观众集体起立,送给他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
这一幕成为了奥运历史上最伟大的场景之一,而当时,阿赫瓦里获得了第五十七名:因为比赛只有五十七人完成了比赛,有十八人在中途退出。
也许,约翰·史蒂芬·阿赫瓦里输掉了这场马拉松比赛,但是他却成为了人生的赢家,不是财富不是物质,而是精神的赢家。他,就是一名真正的斗士!
生活其实也是一场竞赛,也许有人赢得了财富,也许有人赢得了声誉,也许有人赢得了权利,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赢得这些的,更多的人只是平凡而普通的生活着,那么这些人赢得的又是什么呢?赢得了梦想、赢得了希望、赢得了快乐,这才是这场竞赛的真谛。在奥林匹克之中,参与就是胜利;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所以,斗士。每一个人都是生活的斗士,不要说什么胜利,不要说什么成功,活下去,这也许就是最艰辛的任务,而每一个人都在为了这个目标而不懈地努力着。所以,既然你已经成功活下来了,就更加没有理由去放弃其他的目标,也许生活不尽如人意,也许社会杂乱重生,但哪怕只是为了自己,也必须战斗下去!
泰迪·贝尔就站在弟弟的身边,听着那激励的歌词、那激昂的旋律,只觉得胸腔里激情澎湃,而昂扬的斗志在胸腔里碰撞出铮铮之声之后,双眼却不由自主热泪盈眶。
“直到裁判的铃声响起,直到你的双眼肿胀无度,直到观众都已经散去,孩子,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当听到埃文·贝尔最后演唱这句歌词时,泰迪·贝尔扬声高喊了起来,“战斗(fight)”!
埃文·贝尔听到了哥哥给予的回应,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对着眼前的夜空大喊到,“战斗!”
两个二十多岁的大孩子,就像一年级的小孩子一样,站在芝加哥的高楼,对着夜空幼稚而白痴地大喊着,“战斗!”
埃文·贝尔知道,他已经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走到了今天,他还是会继续走下去的,永远不会放弃!
埃文·贝尔把歌词在脑海之中回味了一遍,不由摇头。歌词本身其实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用词、韵脚等方面还是有很大的漏洞,他虽然对说唱的了解不深,但欣赏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他可以清楚地感觉到这首“斗士”就是一个半成品,旋律和基本歌词都没有问题,但是要改动成贴合说唱的节奏和风格,还是需要不少的工作。
虽然楼下整个“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剧组都在等待着埃文·贝尔,但此时埃文·贝尔只觉得心痒难耐,如果不把“斗士”这首歌完成,就觉得会是一个巨大的遗憾一般。倒不是说对于说唱有着无穷的热情,毕竟说唱是一个很大类别的音乐风格,如果没有认真去倾听去学习,埃文·贝尔即使以前的基础再好,一时间也很难上手,毕竟他可不像是那些街头黑人,似乎天生就是说唱高手,信手拈来就是一段说唱。
埃文·贝尔的遗憾主要是针对“斗士”这首歌,先有演技的突破,后有拉菲尔·纳达尔的灵感,埃文·贝尔只觉得必须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时机,这就好像电影已经看完了四分之三,如果最后四分之一不看完,心理始终有一个牵挂。
如果以这种状态重新回到剧组拍摄,埃文·贝尔估计自己也还是心神不宁。所以,埃文·贝尔没有再犹豫,直接就把手机拿了起来,拨通了查斯特·贝宁顿的电话。
林肯公园虽然也不是正宗玩说唱的类型,但麦克·信田至少比埃文·贝尔了解。另外,共和时代的瑞安·泰德似乎也有不俗的功底,毕竟他可是师从提姆巴兰这个说唱高手的,一会也许可以再和瑞安·泰德沟通沟通。
电话响了一会才被接起来,埃文·贝尔立刻就喊道,“嘿,嘿,有时间吗?有时间吗?”
查斯特·贝宁顿对于埃文·贝尔这种不打招呼直接就开口的状态实在是再熟悉不过了,一听语气里的兴奋和迫不及待,就知道埃文·贝尔肯定又有新的灵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