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 大艺术家

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2058章 伦敦西区

大艺术家 七七家d猫猫 2864 2024-07-02 12:32:58

英国演员一直有着区别于欧洲演员、美国演员的独树一帜风味,他们既不像演艺之路就是明星之路的美国演员,也不像把演员作为朝九晚五职业的欧洲演员,而是把演戏当做了艺术,一门需要辛勤钻研、毕生追求的艺术。既不铜臭盈门滥竽充数,也不故作深沉脱离大众——当然,这只是指大部分。

英国、包括爱尔兰的演员在国际方面闯出名堂的有名之士,多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文雅高贵的气质,无论是贵族还是拼命,都是真正的优雅认识,这一点也是其他国家地区演员所望尘莫及的。

其实英国演员之所以特殊,很大原因是英国整个演员环境所造成的。有人曾经调侃说,在英国想要成为一名演员,必经之路就是:科班、音乐剧或者话剧、配角、同性恋或者果露或者疯子或者变态、成名、皇家授勋。

虽然这是一个调侃,但的确是事实。英国演员大多都是科班出身,很少类似于美国一夜成名的例子。在英国,要成名一位演员,从皇家表演学院到社区表演学院的多层次职业教育是第一步,随后进入舞台剧进行磨练,从而伺机寻求电视剧、电影的配角机会,这就是前期的固定套路了。

以英剧“疯城记”为例,这部剧集虽然名声不显,但看过的人都一定会惊叹,史蒂夫·佩姆伯顿和里斯·谢尔史密斯两人各自分别饰演四角,而观众很难看出来这八个角色居然是两个人演的,而且,这两个人都还是编剧。这种能编能导能演的演员,就是依托在英国扎实的演员培养系统孕育出来的。

英国演员依靠外貌扬名者其实并不多,休·格兰特、奥兰多·布鲁姆、丹尼尔·克雷格等人,寥寥数人而已;而扎实的演技功底和出色的舞台表现力则是大部分演员的共同点。曾经在“真爱至上”、“加勒比海盗”中都有出彩表现的比尔·奈伊,今年六十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外貌并不是帅得人神共愤,但却有一种独特的气质,从“海盗电台”的摇滚帮主到“政局密云”的报社总编,从“狂野目标”的独行杀手到“第八页”的退休间谍,每次出场都让人眼前一亮。

比尔·奈伊十五岁缀学,想当作家不成而去杂志社当跑腿小弟,十七岁学偶像海明威去巴黎写小说,结果沦落街头行乞。回到伦敦后,他上了吉尔福德表演学院,在也是在舞台剧、电视屏幕打磨多年,越老越吃香。

大部分英国演员,如果不出国拍摄作品,不在国际大制作中主演主角,很多人根本都叫不上名字。比如说“哈利·波特”系列里小矮星、小天狼星这些角色的演员都名声并不显,但是他们扎实的功底却屡屡能够让人拍手叫绝。饰演小矮星的蒂莫西·斯波,其貌不扬,但他在2005年出品的电影“最后的绞刑师”里的表现却让人心生敬意。

朱迪·丹奇、爱玛·汤普森、海伦·米伦、玛吉·史密斯、瓦内莎·瑞德格雷夫这些老戏骨都是活到老演到老,青春美貌的皮囊从来就不是她们手中最出色的武器。玛吉·史密斯在“唐顿庄园”里饰演的老女爵,每次出场都怪话连篇,连带鄙夷的眼神、微抿的嘴唇,活灵活现一个老古董贵族,这才是真正的浑身上下都是戏。

英国电影和演员整体都在平均线以上,烂片少,烂演员也少,这确实是让人钦佩的。

好莱坞在发现英国演员物美价廉之后,大大挖掘了这个富矿。现在英美合拍作品基本上是好莱坞提供技术支持,英国提供演员,最典型的就是“哈利·波特”系列和“007系列”。英国演员虽然为好莱坞工作,但并不过与恋战好莱坞的浮华世界,即使是凯拉·奈特莉现在炙手可热的水准,她每年也依旧会留出档期,回英国演话剧,一次就是一个月,夜夜在台上两三个小时,而每日心水仅仅是几百英镑,投入大收益少。但对于英国演员来说,这却是他们的本分。

所以说,当人们得知埃文·贝尔始终都只有英国国籍时,对于他的特立独行就恍然大悟了。

看看埃文·贝尔过去的经历,十年百老汇生涯,绝对可以说得上是专业科班出身,对于作品从来不以票房为第一准则,相反对于作品和角色的挑剔程度让人头疼不已,最重要的是,即使名声、人气、片酬再多,也无法让埃文·贝尔忘记自己就是一名演员的本分。从根本上来说,埃文·贝尔就是一名英国演员,他的所作所为比起那些我行我素的大部分英伦本土演员来说,还算是不务正业的了,也不值得大惊小怪。

由于英国演员的体系,所以非科班出身的演员很难混出头,而且舞台剧对于演员的重要性甚至堪比电影。一个在电影领域取得辉煌成绩的演员,但是在舞台剧却没有任何贡献,在美国行得通,但在英国这个略显古板传统的国度里,却是行不通的。即使是奥兰多·布鲁姆这样依靠眉毛扬名全球的演员,他也是科班出身,在舞台剧领域也有长达四年的沉浸。

所以对于英国演员来说,伦敦西区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伦敦西区是世界上两个音乐剧中心之一,与百老汇并列,在舞台剧的历史长河之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百老汇的舞台剧特点是喜剧色彩更为浓烈,虽然也有剧目反映现实生活,但受喜剧的影响较大,娱乐性较强、乐感极强、旋律和风格变化多样的爵士音乐以及踢踏舞经常在舞台剧中出现。

而伦敦西区的音乐剧更加重视音乐在剧中的地位,它将古典的、现代的、通俗流行的音乐融为一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使得剧中的音乐超越了时空和雅俗的局限。它不坚持美声唱法,而是采用最受观众喜爱的唱法。尽管摇滚音乐、爵士音乐也在伦敦西区的音乐剧中使用,但更多是受到了歌剧的影响,特别是受豪华的轻歌剧影响比较明显,因为伦敦西区的音乐剧更多的具有歌曲风格。在舞台风格之中,芭蕾则是伦敦西区的重中之重,舞蹈被涉及为剧情的有机组成部分,从陪衬和点缀变为独立,更加突出了芭蕾的分量。

简单举例说明,“芝加哥”就是百老汇的典型风格,而“歌剧魅影”则是伦敦西区的代表作。

伦敦西区是很大一块区域,是英国政府所在地,也是繁华的商业区、文化区和上流层的聚集区。在伦敦西区,十几座剧院分别点缀在海德公园、摄政公园和皇家植物园的中间,但是比百老汇的车来车往多了几分意境。

埃文·贝尔沿着莱斯特广场来到了伦敦西区剧院云集的区域,他今天是专程为了观看“歌剧魅影”前来的,作为一名观众。在英国,要寻找演员,演技学院和伦敦西区就是最好的途径了,而比起学校,显然舞台剧则是更为直接方便的地方。在这里,可以直面地感受到来自于歌剧最大的魅力。

虽然说“歌剧魅影”在百老汇已经结束了演出,但是在伦敦西区,这出史上最挣钱的四大歌剧之一,还是依旧时不时地会在舞台上进行演出——要知道,“歌剧魅影”自1986年首演以来,在全世界各地的剧场售票收入已经超过了二十七亿美元,这可是任何一部电影都不具备的能力。

比起百老汇富丽堂皇的剧院来说,伦敦西区的剧院更加和蔼可亲,整个剧场不是很大,总共也就只能容纳不到四百人,这样近距离的方式倒是让埃文·贝尔想起了外外百老汇那些实验剧场的景象,这对于演员的考验也是更为严苛的,因为观众会用放大镜近距离地观看着你的表演。

观看表演的男女老少都有,年龄层十分广泛,开演前剧场里的气氛也不像听音乐会和看歌剧是那样肃穆,甚至还有不少年轻人聚集在一起窃窃私语、低声说小,年轻的观众相互间打着招呼,入口处的走廊上还有服务员在出售音乐剧的光碟和说明书,在观看之前就给人一种放松感,这种骨子里的英式幽默和百老汇又是有所不同的。

剧场沙发作为的靠背后面,备有小望远镜,向夹住望远镜的机关里投入几个便士,就可以将之拉出来,用后放回。这也是方便坐在后排的观众能够将舞台上演员表演的所有细节尽收眼底。

伦敦西区的音乐剧一直都很重视科技效果,“歌剧魅影”之中以声光电营造的梦幻般的地下湖场景,甚至近似于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把观众带到虚幻而美丽地世界,使得恐怖的世界不再令人畏惧,而是令人向往。灯光、舞台设置的力量被充分调动起来,营造出了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而舞台在地下湖场景中效果也十分强烈,它与科技手段一起营造出光怪陆离地虚幻世界,将观赏者内心的情感在欣赏的同时积极调动了起来。

而在歌剧进行到中间高潮的时候,场中央的水晶灯配合剧情的发展一起掉落了下来,最后自然是在观众头顶上玄玄地停了下来,但还是让全场观众惊呼的声音连成了一片。

作者感言

七七家d猫猫

七七家d猫猫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弹幕
弹幕设置
手机
手机阅读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