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军事 燃烧的海洋

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二百七十六章 简单就是美

燃烧的海洋 闪烁 2822 2024-05-27 12:09:15

说到“深空2”号飞船,以及轨道飞行器,就不得不提到那些在战争结束后为中国效劳的美国科学家。

后来,很多人在评价第三次世界大战时,格外强调这是一场科学家的战争。

如果以科技战争为主线,那么第三次世界大战在二零三五年就爆发了,标志性事件就是中国使用反物质武器引发太阳黑子爆,制造了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场灾难,直接导致数十亿人死亡。这场科技领域的战争,一直持续到二零五六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天,才正式宣告结束。

科学战争极为残酷,却没有那么露骨。

大战结束前,牧浩洋并没考虑到控制美国的科学家,甚至没有想过这件事,反而是周渝生首先想到,而且首先给军事情报局安排了任务,然后在海军名下组建了一支特种部队,专门负责在战争结束后去美国搜罗科学家,并且把其中的顶尖人物带回中国,参与中国的科研工作。

具体负责这件事的,就是军事情报局的李明阳与马明涛。

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消息,在二零五六年底之前,也就是大战结束后的四个月,有超过五万名美国科学家被秘密送往中国。这些科学家中,有的在两到三年后回到美国,有的则在中国呆了数十年。

如此大规模的搜罗科学家,与一个重大发现有直接关系。

当然,美国科学家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科技文明能够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一次重大飞跃,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归功于美国科学家的加入,即中美科学界的全面合作。

要知道,在大战爆发之前,中美两国在科技领域几乎是齐头并进。

虽然在可控聚变核技术、反重力场技术等领域,中国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在其他一些重要科研领域,比如生物基因技术、微电子技术、量子力学技术、中微子通信技术等领域,美国的领先优势也非常明显。

更重要的是,在之前的数十年内,中美的科技交流非常少,两国的科学家几乎都是各干各的,没有太多的交往,也就对对方的科研工作、科研方式、科学理论不太了解,分别在两条线路上前进。

这种封闭式的科学研究,最大的问题就是禁锢了科学家的思想。

说得形象一点,这就像近亲繁殖,必然对整个科学家群体的正常发展产生难以预料的严重危害。

事实上,在大战爆发前,类似的问题就已经出现了。

可惜的是,在战争结束之前,中美两国的科学家根本不可能有深入交流,因为国家利益高于科学本身。

虽然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祖国。

如此一来,当两国科学家之间的高墙消失之后,当他们能够在一起从事科研工作,当他们能够深入交流,两条不同的科研线路交汇到了一起,肯定会去芜存菁,使科学研究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层面上。

可以说,这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一个重大成果,就是中国开发的轨道飞行器。

这种在设计的时候就决定用来取代运载火箭的飞行器,具有空天飞行能力,而且具有比超级运载火箭更大的运载能力,还有更高的效费比,将成为人类迈出地球生物圈、进入宇宙文明阶段的第一步。

在设计的时候,陆雯就明确要求,必须能够用在今后的航天工程中有应用价值。

当时,中国已经在规划未来的国际空间站,其规模极为庞大,比中国在二零三五年之前规划的空间站大得多。按照最保守的设计标准,国际空间站至少能容纳一千人长期工作,而且得成为殖民月球的前进站。结果就是,空间站的总吨位在一万吨以上,而且部署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还得具有轨道转移能力,即能够在必要的时候,部署到地月之间。即便空间站本身不具备变轨能力,而是在必要的时候由其他飞行器,比如轨道飞行器拖拽,其最大的一块零部件的质量也在五百吨以上。

事实上,这还是最保守的设计方案。

在最大胆的设计方案中,国际空间站的总吨位超过了十万吨,部署在同步轨道上,而且以模块方式建造,每一个模块都有单独的维生系统与轨道机动能力,因此每一个模块都是一个完整的空间站。

即便以最保守的方案,承担空间站建造工作的轨道飞行器的运载能力必须达到五百吨。

显然,这已经超过了任何一种运载火箭的最大运载能力。

结果就是,轨道飞行器的初始设计指标是把五百吨的大件设备送上地球同步轨道,而且必须具备轨道拖拽能力。

五百吨,也就成了“深空2”号宇宙飞船的设计指标。

这架被称为“宇宙彩虹”(也被翻译成“宇宙虹桥”)的轨道飞行器在二零五六年底就完成了建造工作。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极为惊人的速度。

要知道,整个建造工作只花了两个多月,其中还包括设计用掉的时间。

也正是如此,必须肯定美国科学家做出的重大贡献,如果没有美国科学家在战争期间进行的基础设计,中国科学家就不可能在短短一个月之内完成全部设计工作,并且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内完成建造工作。

当然,这也与轨道飞行器本身有很大的关系。

“宇宙彩虹”号不同于以往的航天飞机,甚至没有飞机的外形,整体外形就是一个中央突出的碟型物体,突出部分后端稍微高一些,容纳了两套聚变反应堆与控制系统,还有宇航员的生活舱,必要的时候还能增加一个科研舱。前方较为平坦、也较为规则的部分是整体式货舱,其尺寸达到了一百五十米乘一百米乘二十五米,能够容纳该尺寸内的、重量在五百吨以内的大型部件。飞行器最为关键的推进系统设置四周,也就是碟型船体的外围。这次采用的不是通过偏转来控制推力的推进系统,而是通过通电强度来改变推力的推进系统,因此没有机械偏转部分。

仅看外形,“宇宙彩虹”就是科幻小说、或者科幻电影里的飞碟。

这很容易让人想到,也许传说中的飞碟确实是存在的,而且采用的也是反重力场推进技术,所以在外形设计上有如此大的相似之处。

当然,这也是最简单的外形设计。

由此可见,“宇宙彩虹”号实际上是一件非常简单的轨道飞行器,除了能源与推进系统之外,其他方面都比航天飞机简单得多。更重要的是,能源与推进系统已经非常成熟了,可靠性也非常高。

在使用上,“宇宙彩虹”号更加简单。

起飞的时候,不需要跑道,只需要增强推进系统的通电强度,即屏蔽来自正上方的重力场就能使其升空,并且通过调节屏蔽强度来控制飞行速度。如果需要改变航向,则屏蔽掉对应方向上的重力场就行了。在升空之后,“宇宙彩虹”号可以缓慢加速,而且不需要突破第一宇宙速度。原因就是,在轨道上飞行,“宇宙彩虹”好的力学原理是通过重力场平衡来维持其空间位置的,而不是依靠向心力做围绕地心飞行的相对运动。只是在撤消屏蔽重力场的时候,就需要达到第一宇宙速度,不然会被指向地心的重力场推向地球,结果就是跌入大气层坠毁。在改变飞行轨道的时候,“宇宙彩虹”号采用的方法也很简单,即首先达到预定的轨道高度上,再改变速度就行了。返航时,“宇宙彩虹”号的飞行方式与升空相反,即通过降低屏蔽重力场的强度,来缓慢降低飞行高度。

由此可见,“宇宙彩虹”号是一件非常简单的轨道飞行器。

真要说复杂的话,恐怕上面的宇航员维生系统算得上是最复杂的了。只是对于航天大国来说,这显然不是什么大问题。

事实上,“宇宙彩虹”号完全没有必要搭载宇航员。

要知道,以第三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实现无人控制、或者远程遥控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

当时,决定在“宇宙彩虹”号上设计宇航员舱,主要还是为今后的宇航活动做准备。

后来,随着更加巨大的轨道飞行器建成,“宇宙彩虹”号就很少执行运输任务了,而是承担起了培养宇航员的任务。当时,“宇宙彩虹”号的货舱改造成了更大的宇航员舱,可以一次培训上百名宇航员。

当然,在二零五六年底,“宇宙彩虹”号绝对是一大奇迹。

这架轨道飞行器的起飞重量达到了一千吨,能够把五百吨货物送到地球同步轨道上,还能在太空中飞行一个多月,执行以往没有任何一种载人航天器能够执行的任务,稍加改进之后甚至能够飞往月球。

也正是有了这个庞然大物,“深空2”号飞船才有了升空的机会。

当然,有人会问,为什么不让“深空2”号直接升空,而要劳师动众的制造一架超级轨道飞行器呢?

这绝对不是劳师动众,而是很有必要。

主要就是,陆雯一直在担心一种潜在的巨大威胁。

作者感言

闪烁

闪烁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弹幕
弹幕设置
手机
手机阅读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