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崇祯皇帝想太多了。
这个世界上的平头哥当然不仅仅是崇祯皇帝一个,但是也绝对没多到满大街都是的地步,而阿列克谢一世,米哈伊洛维奇显然不在其中。
米哈伊洛维奇在知道哥萨克骑兵宣告完犊子之后的第一时间,是再次从哥萨克里面再征召一批骑兵然后去怼波兰,而不是纠集起军队去怼阿敏所部。
米哈伊洛维奇也没有想到赫梅利尼茨基会挂的这么快。
原本以为哥萨克骑兵就算是干不过大明的军队,起码也能撕上一段时间,好歹也得有能力撤回大部队的骑兵保留元气。
结果就是现实狠狠的给了米哈伊洛维奇一记响亮无比的耳光,整整十个整编哥萨克骑兵团仅仅只用了多半天的时间就宣告完犊子了。
这下子就全他娘的完犊子了啊,整个远东地区唯一有点儿实力还敢跟大明做对的军队彻底葬送,原本就指望不上其他的军队有胆子去跟大明硬怼,这下子还搞个球?
米哈伊洛维奇的目光在哥萨克们完犊子了之后,就彻底的放在了波兰老表们和奥斯曼土耳其的身上。
将目光放在波兰老表们的身上,是因为两家离的很近,而且双方的仇恨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虽然说是表兄弟,但是真打起来,亲兄弟还有打死的呢。
至于奥斯曼土耳其,则是属于无辜的被躺枪。
在琢磨了好长一段时间之后,米合伊洛维奇发现奥斯曼土耳其的位置不错,除了广阔的陆地面积之外,还有出海口,更是钳制住了苏伊士运河,怎么看都是一个绝佳的地理位置。
至于能不能搞定奥斯曼土耳其,米哈伊洛维奇倒是不太担心——干不过大明帝国,难道还干不过奥斯曼那群天龙人?
再说了,没正面做过一场,胜负就是五五开,能不能怼得过还是得真刀真枪的做过一场才知道。
米哈伊洛维奇是这么想的,事实上也是这么干的。
米哈伊洛维奇的这一波操作其骚无比,让崇祯皇帝和五军都督府乃至于中极殿方面都一脸懵逼。
倒是远在巴伐利亚的朱慈熠,传回来的消息让崇祯皇帝和内阁,中极殿,五军都督府都感觉有些哭笑不得,后宫里面周皇后和宜贵妃则是干脆抹起了眼泪。
实在是太惨烈了,跟自己的两个哥哥比起来,朱慈熠觉得自己简直就是生活在地狱里面——幸好还有英国公府的小公爷和自家阿姐陪着一起倒霉。
入主巴伐利亚的过程很是轻松,得益于神圣罗马帝国和教会那边对于崇祯皇帝的宣传和夸赞,几乎所有欧洲人都知道大明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大明皇帝是上帝在人间的化身。
脑袋不太灵光的蛮子们理所当然的就认为朱慈熠是上帝的儿子,属于真正的神灵,入主巴伐利亚实在是巴伐利亚的大幸运,很多蛮子因此而想方设法的搬到巴伐利亚去。
而朱慈熠则是险些崩溃。
该死的欧洲蛮子们不洗澡也就算了,随地撇大条放水是什么鬼?
如果不是有自己母妃派来的宫女教导艾薇尔,估计这个巴伐利亚女大公,堂堂晋王府的正妃也跟普通蛮子女人没什么区别。
不幸中的万幸,是之前斐迪南三世的皇后差点儿挂掉,大明御医在治疗的时候就已经指出要注意卫生,所以神圣罗马帝国的最高层已经开始转变。
否则的话,从上到下除了晋王正妃之外都是些不洗澡的亲戚,朱慈熠就算是心境再如何强大,估计也要崩溃。
而朱慈熠在入主巴伐利亚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组成了一支铲屎队。
没错,就是铲屎,不是搞什么吏治清明也不是搞什么开疆扩土,更不是什么发展商业,而是组织人手铲屎。
晋王府里从上到下就没有人不骂这些欧洲蛮子的——随地撇大条的毛病不仅仅是法兰西蛮子们有,而是整个欧洲的通病。
习惯了大明时的干净整洁,突然来到欧洲之后,光是空气中的气味就几乎能够让人窒息而死。
铲屎也就成了晋王府上上下下的头等大事,为此还衍生出了一个专门的官员——铲屎官。
跟后世负责给狗主子猫主子铲屎的不一样,这外铲屎官的正式名称是巴伐利亚环境卫生总督察,专门负责带领由大明百姓为领导,倭国浪人武士为监工,欧洲蛮子们为主力的铲屎大军针对巴伐利亚进行清理。
小楼昨夜又东风,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光是铲屎就花了足足一年的时间,才算是把那些上好的肥料安排到了该去的地方,巴伐利亚也有了几分清洁的迹象。
不是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就像是那些表示子子孙孙都要拥有随地撇大条权利的特鲁瓦城蛮子们一样,巴伐利亚也有人提出来反对。
然而暴怒的朱慈熠根本就没有理会什么人权不人权的狗屁说法,大明从来都没有人提过的玩意,什么时候轮到蛮子们提了?
抗议尽管抗议,不怕挨板子的就砍了脑袋,独裁也好还是镇压也好,别的地方哪怕全都成了公厕也无所谓,反正巴伐利亚必须得保持一个干净整洁的形象。
事实证明,所谓的斗士和请愿基本上都是扯蛋,在朱慈熠学着他爹的样子举起了屠刀之后,巴伐利亚的所有人都老实了,再没有人要求什么随地撇大条的权利,也没有人说朱慈熠是屠夫独裁。
直到这时,朱慈熠才开始整治巴伐利亚的第二步。
吏治。
欧洲的吏治从来都不是干净的,以前是,现在是,以后依旧那个鸟样,只是捞钱的手法比之大明的官吏们要隐晦一些,仅此而已。
然而再隐晦的手法在锦衣卫的面前也没什么鸟用,锦衣卫见过的手法多了去了,就蛮子们玩的那些手段,再怎么隐晦也逃不过去。
朱慈熠采取了跟他老祖宗和他亲爹一样的玩法,杀,抓着一个就杀一个,抓着两个就杀一双,在绝不少杀一个的前提下争取不杀错。
大明自开国到宣宗为止,任何一个皇帝都知道自己手里握着刀子就可以杀人,而吏治是最需要刀子来管理的。
一人犯贪杀一人,十人犯贪杀十人,纵然百人千人乃至于万人,既犯国法,同样杀之以正国法!
除此之外,朱慈熠还跟他爹一样,把他老祖宗玩的最狠的一招拿了出来。
凡是做事的官员,不曾害民不曾贪腐的,都在其家乡施善亭上立文表彰,至于那些敛财犯罪的,不仅仅是杀了就算,还要在其家乡申明亭上宣扬,将之彻底搞臭,而且是一臭就要连累三族宗亲。
巴伐利亚自然是没有什么施善亭和申明亭,然而朱慈熠是晋王,整个巴伐利亚都是他的地盘,想要造些亭子又算得了什么?
而所有整治官吏的招数里面,最狠的就是这一招。
如果单纯的靠杀人来解决贪腐问题,别说是朱慈熠了,就算是崇祯皇帝和朱元璋估计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毕竟大明就有个官员,一开始上任的时候看着挂在大堂上的稻草人是挺害怕的,可是后来看啊看的也就习惯了,最后跟他前任一起挂上去了。
但是正所谓人要脸树要皮,蛮子们的脸皮无论如何也是比不上那些慕洋犬的脸皮,这种被挂出来示众的招数还是打中了很多人的命门。
毕竟只要是个正常人,就不希望自己在家乡顶风臭十里,尤其还会影响到自己的家人——滚着叽歪和慕洋犬例外,那些垃圾的脸皮能硬抗核弹。
再然后,居住在巴伐利亚的蛮子们意外的发现天蓝了,水清了,就连官员们都不敢乱来了,整个巴伐利亚的居民幸福指数直线上涨。
有句老话说的好,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在这个全欧洲都在比烂的年代,突然出现了几乎与大明一模一样,传说中的天堂也不外如是。
欧洲的蛮子们集体高潮了。
死了之后能不能上天堂谁也不知道,天堂到底什么样儿也没见谁回来说一声,但是巴伐利亚却是实实在在摆在眼前的。
没说的,继续想办法弄巴伐利亚的户口,实在不行就偷偷跑过去,死活赖在巴伐利亚,大不了就跟巴伐利亚的官差打游击战。
然后朱慈熠想骂人。
欧洲屁大点儿的国家遍地都是,搞不好一整个国家可能才万人甚至只有几千人——在大明随便拎个县出来都比他们人口多好几倍。
人少就意味着领土面积不大,政令的传达也相对要容易的多,这些屁大点儿的小国家不想着怎么把自己的国家整明白,不想着清理那些粪土,光他娘的想着往巴伐利亚移民!
问题是,巴伐利亚也就是个屁大的地方,哪里能装的下那么多的人?就算是吞并了周围的一些小国家也装不下啊!
无奈之下,朱慈熠只得再一次把这些蛮子们往英格兰岛上分流,让他们滚去英格兰岛上去折腾英国公府。
英国公府也没比巴伐利亚强哪儿去,唯一可能强一些的估计也就只有面积了,至于卫生和吏治情况同样让人蛋疼无比。
小英国公张世泽和英格兰总督吴三桂采用了跟朱慈熠一模一样的手段来治理英格兰诸岛。
没办法,英格兰诸岛的情况不改善,自己住的如何不去说,蛮子们的死活也不去管,大明百姓们住的不顺心可就是麻烦事儿了。
万一哪个百姓再抽了疯,回到大明之后一纸御状再告到崇祯皇帝那里去,张世泽和吴三桂自问抗不住崇祯皇帝的雷霆怒火。
铲屎,吏治,整个英格兰诸岛和巴伐利亚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在整治,最后的成效也基本上差不多。
然后吴三桂和张世泽就面临着和朱慈熠同样的问题。
偷偷摸摸跑到英格兰诸岛定居的蛮子越来越多,整个英格兰岛也开始慢慢的装不下了。
更让吴三桂和张世泽为之气结的,是那些该死的法兰西蛮子。
香水和薰衣草最大的买家就是这些法兰西蛮子!
国王,领主,贵族们有钱可以用得起香水,没钱的或者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就用薰衣草,可是这些蛮子从来就没有想过把法兰西好好打扫打扫,环巴黎的粪墙跟城墙一样高了之后就再加高城墙,以防敌人进攻?
这波操作实在是有够骚,以至于吴三桂都不得不感叹一声人才。
可是,你们好好的祸害法兰西不就行了?再不行你们往巴伐利亚跑啊,都他娘的往英格兰这边跑是什么鬼?
真当你们是大明百姓,随便去哪里都没有人管?
发了狠的吴三桂干脆开始抓起了人口统计,凡是没有大明户籍也没有神圣罗马帝国户籍的,统统都扔到船上,在离着法兰西港口不远的地方再把人给扔下船。
至于这些人会不会在海上被淹死,还能不能活着游到法兰西的土地上,吴三桂表示不担心,反正蛮子们在英格兰岛上也没啥人权。
甚至于,吴三桂觉得这些蛮子们也没啥运回大明当劳工的必要了,一个个脏的跟猪一样,让他们去大明简直就是祸害大明的环境去了!
英诺森十世和斐迪南三世对于巴伐利亚和英格兰岛的这波操作也是服气的。
英诺森丝毫没有被打了脸的感觉,虽然以前的教廷一直都在宣传不洗澡的理念,但是谁让现在的教廷已经变成了教会,已经成了大明礼部的一个下属机构了呢。
天堂里洗不洗澡的不清楚,反正人间的大明在宣扬洗澡,那教会就得捏着鼻子认下来,该宣扬洗澡的还是得宣扬洗澡。
斐迪南三世则是对此毫不在意。
任何一个能混到高位的,有野心的人,不可能会拒绝自己多学习一些东西,尤其是像斐迪南这种,有志于和大明帝国成为亲家,一起统治这个世界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就更是如此了。
尤其是通过之前大明御医治疗玛丽亚·利奥波丁时,斐迪南三世也算是学到了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