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活埋大清朝

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497章 康熙,快点加派加征吧!

活埋大清朝 大罗罗 2154 2024-06-27 08:15:31

听孔毓圻自称奴才,康麻子也是一愣,问孔毓圻道:“圣公,朕不记得你抬了旗啊,怎自称奴才了?”

在大清朝,在皇上跟前理直气壮地自称奴才那可不是一般的臣子能有的荣誉啊!那必须得在旗,得是旗人或是包衣奴才。如果其他人要称奴才,那多少可有点僭越了。

孔毓圻连忙叩头道:“回皇上的话,奴才前年就上了折子请求抬旗了……这是奴才最大的心愿,还请万岁爷成全。”

他的话说得诚恳,康熙听了也轻轻点头,似乎颇为赞许,不过让至圣先师的嫡系后人当奴才,还是有点不妥。况且康熙现在是把孔毓圻抬到了和雪域大喇嘛差不多的地位上……康熙可是拜大喇嘛为师的,师傅见了徒弟总不可能自称奴才吧?

想到这里,康熙笑道:“奴才就不必了……朕的心愿是可以成为一统天下,并且让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的圣主,而你现在又是辅佐朕的儒宗圣公,我俩的年纪也差不多,不如结为异姓兄弟吧。以后你称朕为皇兄,自称臣弟即可。”

“奴,臣弟谢主隆恩。”孔毓圻又给康熙叩了头。

康熙又道:“圣公弟弟,你以后就别回曲阜了,朕把通州城赏给你当儒宗总坛所在。”

通州城本是大运河的终点站,是北京城东的交通枢纽。但是通往东南的漕运中断后,通州就急剧衰落下去了。去年的北京之变后,大量居住在通州的漕工和漕工家眷又跟着杨起龙跑了,没跟杨起龙跑的也害怕清军屠城,全都没了踪影,所以通州就空出来了。

孔毓圻当然知道康熙把自己转封到通州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管束,所以也不敢拒绝,当下表示道:“皇兄,臣弟这就把曲阜的家人都迁来通州。”

康熙摇摇头,笑道:“这倒不必,孔林总要有人看着的,把嫡系近支都迁到通州来即可。”

“臣弟谢皇兄隆恩。”孔毓圻又是谢恩,又是叩头。今儿他都快变成磕头虫了,不过这种日子以后还长着呢!这到了通州,那就是被康熙攥在手心里了,还不得隔三岔五的就进京叩头?

想到这里,孔毓圻咬了咬牙,捧出了那份请求加派加征的题本,“皇兄,如今伪朱三太孙在东南灭真儒、兴伪儒,自称圣人,还曲解经义,企图断我儒家道统!

臣弟身为至圣子孙,当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登高一呼。奈何臣弟空有杀敌之心,却无杀敌之力,只得代表天下儒生,恳请大皇帝发兵江南,踏平伪儒,斩杀伪圣,禁绝伪经……臣弟也知道如今天下不安,四方不靖,兵费艰难,因此上表请求皇兄向天下深恨伪儒伪圣之庶黎加派保儒护教之费,用以招兵买马,保教护国!”

康熙听完孔毓圻的话,赶忙抑制住喜悦的心情,皱起眉头问:“要加征?会不会苦了百姓?”

孔毓圻赶紧叩头道:“皇兄,若是让伪儒伪经再发展壮大下去,百姓就真的没有活路了!臣弟求皇兄以天下苍生为念,加征加派吧!”

圣公弟弟一领头,南书房里面的大臣马上就跪了一片,全都众口一词:“请皇上以天下苍生为念,赶快加征加派吧!”

康熙看见大家都这么说,也“只得”长叹一声:“那……加多少合适呢?”

加多少的问题,当然是早就研究好了的。康熙的原则就是不加则已,要加就加够加足!

他这些日子仔细研究了万历、天启、崇祯三朝的三饷加派,得出的结论就是加派没错,错在加派得太晚和“添油加派”,没有一步加到位。

在康熙这位圣主用“事后诸葛亮”之法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加派辽饷的最佳时机其实是朝鲜之役结束后。朝鲜之役中,辽东明军折损惨重,李成梁多年经营出来的精锐丧失殆尽。如果万历朝廷能在这个时候果断加派辽饷,不要多加,搞个几百万两发给辽镇,让他们把朝鲜之役的损失补上,那就没后来的事儿了。因为努尔哈赤手下的勇士都去给明朝当兵赚银子了,他还拿什么造反?

当然了,现在康熙也已经失去了加派加征的最佳时机,所以他在改革和扩编新军的问题上不能再抠抠巴巴了……这也是底下一群八旗新军总管大臣和南书房大臣们的一致意见!

首席大学士图海这时上奏道:“万岁爷,在平西王吴应麒入陕后,不算关外、塞北和甘肃,单说朝廷直辖的河南、山东、淮北、直隶、山西等五省账上就有田土两亿多亩,一亩加派三分银子就能有六百万两了……奴才建议将包税的正额也定在三分,再加上丁税的包税也该有几百万,这样朝廷每年光是地丁两税就能收上一千七八百万了。

另外,朝廷还可以在各省、各州府的要道路口广设税卡,用雁过拔毛的办法征收税金……一年收个三四百万应该是没有什么难度的。再加上盐税、海关税、矿税等各项税收,朝廷的财入就能维持在两千两三百万了!

有了这笔收入,朝廷就可以打造燧发之铳,铸造威远之炮,再广募集蒙古勇士,并且严加训练……不出两年,三十万新军亦可大成!”

康熙还是显得犹豫,“一亩六分银子的税,会不会太重了一些?”

“不重不重,”图海说,“如今大清直辖的五省之地上只有二三百万户,两亿亩地摊一下,一户平均能有一百亩田……若以一百亩计,一亩六分,总共不过六两银,差不多就是六石麦子的价钱。一百亩地的年产,怎么都在几十石,交六石麦子怎么算多?”

康熙点了点头,道:“的确不多,那朕再饶他们一点,就以百亩六石麦子和百亩六两银为税额,由下面的人自选,纳粮纳银皆可。

另外,地方官府不可以再额外多收了!”

“皇上圣明!”

底下的大臣们早知道这个结果,现在都装模作样的喊圣明。

不过话说回来,一亩缴六分银的税率其实也不算太重。在一个朝代初期,人口较少,人均土地比较多,吏治也还算清明的情况下,是完全可以承受的。

而当人口增加,人均减少,土地兼并增加,农民被迫承担较重的田租和高利贷利息的情况下,别说几分银子的税,就是几厘银子的税也会把一部分最底层的百姓逼上绝路。

当然了,人口多了,这个工商业往往就发达,如果国家能收上足够的工商税,那也有足够的财力维持统治。只是工商税收起来比较困难,没有田税那么好收。

不过现在中华大地上的明、清、周三朝的人口都不多,除了大明之外,其余两朝的工商业也不发达,收不上太多的银子,所以真正决定三朝谁主天下的,就是他们三家谁能把农业税收好了。

在这方面,康熙皇帝用包税人的办法走了个捷径,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钱粮搞到手。

而吴周那边,则因为有足够的土地可以分配,所以在均田上推进的非常顺利。无非就是给无田少地的百姓发四川的土地,只要四川的土地没发完,吴周就能给下面多加点税。

反倒是大明这头最难搞定……

作者感言

大罗罗

大罗罗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弹幕
弹幕设置
手机
手机阅读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