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颜对大宋建设的电报系统并不怎么信赖,毕竟那么长久的电报网都控制在大宋欧罗巴行省手中。就算用密码来遮掩,伯颜也觉得消息仿佛赤裸着从狼群中经过。然而伯颜却没有对此说过什么,他非常明白时间远比沙漏中的金沙更珍贵。就如这次他在电报所讲,蒙古朝廷现在已经不合适再采用伯颜之前的‘十策’。
玉昔帖木儿对于电报没什么感觉,只是听说这封电报能在六天内送到巴格达之时才大为震惊。就听伯颜继续说道:“你现在回巴格达,先将我所说的事情向太后讲述清楚之后再向大汗讲述。”
惊讶的心情瞬间被沉重的心理压力赶走,玉昔帖木儿满心都是为难。郝仁坚持想恢复忽必烈的时代所以让铁穆尔大大不满,伯颜让玉昔帖木儿带回去的话只怕会把铁穆尔气疯吧。伯颜率直的告诉玉昔帖木儿,蒙古的战略基石在过去两三个月间发生了巨变。蒙古朝廷不用指望郝仁死后的元国会继续向蒙古提供财政支持,两方之间缺乏信任,更没有期待。如果蒙古朝廷继续当下的错误处理方式,甚至可能会遭到元国的进攻。
玉昔帖木儿很怀疑自己若是把伯颜的原话‘朝廷须得随机应变,万万不可再想什么必胜计策’说出去会有啥结果。就连玉昔帖木儿自己都废了很大劲才明白伯颜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二十多年前,蒙古军抵达最辉煌的顶峰。伯颜指挥的伐宋军击败大宋禁军,临安的大宋皇室集体投降。在那个时候蒙古将军认为他们接下来能席卷整个江南,甚至攻入岭南彻底消灭大宋。包括伯颜在内的所有蒙古将领却不知道他们当时已经即将面对什么。
之后没多久,大概两三个月吧,蒙古军的老相识赵嘉仁率军反攻。先在海上歼灭蒙古舰队,进而在长江口到镇江的内河歼灭蒙古船队。时态的急剧变化让伯颜直觉的感受到事情不妙,让他明白蒙古军局面已经彻底改变的是沿着浙东运河的一仗,一万宋军面对张弘范指挥的三万蒙古军。双方都在那一战中发挥出自己最强实力,打得都非常好。宋军击败了蒙古军,蒙古军依旧严整的撤出战场。得知那一仗的结果之后,伯颜整夜的祈祷,尝试从经文中得到纾解巨大负面情绪的力量。一句话拯救了伯颜,上帝给人选择的自由。
听着老上司讲述过去,玉昔帖木儿整个人都呆住了。二十多年后的他终于明白战争的转折点并非从大宋北伐开始,在赵嘉仁主导大宋政权的时候,所有事情都已经决定了。之后种种巨变只是这个变化的延续而已。
颜当时的感悟在玉昔帖木儿听来更加震撼。无所不知的只有上帝,人类太渺小了,人类能知道的东西只是极少一部分。面对这宏大的世界,个人能做的只有选择。选择承认事实还是选择拒绝事实是人类必须面对的试炼。这是上帝创造的世界,承认这个世界就是承认上帝的伟大,承认自己应该抱持着敬畏之心。
从经文中得到了终极力量,伯颜终于摆脱了困扰他的东西,他立刻下达江南蒙古军全部撤到江北的命令。有许多人反对这个命令,伯颜利用手中的权力逼着蒙古军撤退。事后看,这是当年唯一的办法,也是承认敌人强大凶猛这个事实之后唯一的应对手段。如果大撤退稍有延迟,三万蒙古大汗亲军与十万汉军世侯的亲军酒会被堵在长江以南。伯颜承认了现实并且做出了选择,这个选择并没有能改变已经发生重大转折的历史,却改变了伐宋战争的结果。大元的全面失败被延后了将近十年。
“朝廷已经失去了郝仁,再这么干下去大概就会失去元国。这个也许是上帝的安排,我不会责怪铁穆尔大汗。但是铁穆尔大汗不要再以为这个世界本就是属于他的,这个世界是属于上帝的。如果他再这么继续下去,就会失去更多。郝仁最后的建议很对,铁穆尔大汗必须善待旗军,这是他当下所拥有的最珍贵的东西。玉昔帖木儿,你一定要明白这点。”
“是。”玉昔帖木儿低下头,向自己的老上司保证,“丞相,我一定会竭尽全力。”
伯颜平常很少说这么多话,说到此时他挥挥手,“去吧,赶紧回到巴格达。奴隶王朝不是宋国,只要按照打仗的规律办事,蒙古未必会输给他们。”
“难道没有必胜的策略了么?”玉昔帖木儿还是不死心。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郝仁死了,我已经拿不出必胜的策略。不要再想些没用的事情,去吧。”
“丞相,我还有话要讲,若是大汗请丞相出兵呢?”
“那就等大汗下旨的时候再说。”
玉昔帖木儿见伯颜这么讲,也只能在心里暂时留下一线希望。他对此并不乐观,铁穆尔大汗的那个性子真的不好评价,让他真心低下头求人真的千难万难。伯颜这种人更不会主动低头示好。
就在玉昔帖木儿踏上归途之时,逃离巴格达的郝仁侍卫们已经有好几个陆陆续续返回了基辅。确定了郝仁已经去世,基辅登时陷入了悲伤之中。元国朝廷下令举国哀悼。得知消息的元国民众纷纷赶往王都基辅的王宫前叩头祭拜。
郝仁与普通的国主不同,元国主要力量是他从河北带着一路走到这里的。其他的普通民众则是走投无路之下跑来元国求生存,却意外得到了他们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元国民众不仅都知道郝仁,更在心中留下了与自身相关的深刻印象。普通民众对于国主有个人感情已经属于罕见的个案。悲伤的心情在元国逐渐扩大,开始积累并且影响到更多人。元国朝廷中却没有卷入这股悲伤的气氛中。
郝仁在世的时候包惜弱是摄政王妃,现在她已经成为了摄政的王太妃。元国的朝政就该归她执掌。可王太妃包惜弱因为伤心无法上朝,朝廷里面的丞相魏京望与枢密使蒋广投就和平日一样继续执掌朝政。没有了国主郝仁的遥控,这两人都非常认真的使用着手里的权力。
“此时当立新主,当然是长子继位。”魏京望按照汉人的规矩提出他的看法。不少文官纷纷点头,立嫡立长乃是汉人规矩。普通的家庭还能有所调整,到了国家这个层面就没办法如此讨论。要是找借口,整个国家可以有无数借口。想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按照规矩来。
枢密使兼兵部尚书蒋广投蒋太尉也是老臣,此时他整个脑壳上方与前方已经光秃秃的,只有后脑勺延伸到耳朵上方的部位还有毛发。头发掉到这个程度反倒也能算是种发型,不再难看。只是蒋太尉的神色倒是非常难看。
魏京望这话不是对蒋太尉说的,因为蒋太尉的态度很明确,就是要支持二王子郝贵继承元国的地位。之前蒋广投就说过,郝仁中意的乃是二王子郝贵。作为郝仁大王的忠臣兼重臣,蒋广投坚决支持郝贵。
这话不是没有道理,从各种发生过的事情来看郝仁的确有这个意思。但是魏京望并不想因此支持郝贵。所以魏京望已经放弃了说服蒋广投的打算,他要说服的是还没有选择立场的朝臣。朝臣们许多人都露出困惑的表情,蒙古大臣对于所谓汉人的规矩完全没概念。郝仁是个蒙古人,蒙古规矩中父亲去世,继承父亲家产的会是小儿子。兄长们会得到部众和牲口,到新的地方开拓。这才是蒙古人认同的规矩。
所以成吉思汗召开忽里台大会的时候才要想尽办法说服蒙古王爷们,由窝阔台继承汗位。虽然不符合传统,好歹大汗有个明确的态度。现在郝仁突然死去,死的时候四十出头。要是他如忽必烈大汗那样寿终正寝,四十出头不过是人生刚过一半而已。这个年纪当然不会指定继承人。对于蒙古将领来说此时也是不知所措。听着魏京望的说辞,他们觉得有道理,却又不相信。
相对比较支持魏京望的则是汉人官员,只是此时他们也有顾虑。蒋广投之前说的话不是没有道理,汉人官员的确感觉郝仁比较不认同郝康。最后商务尚书陶之言开口了,“我以为现在的事情就是减少与欧罗巴行省的贸易。他们拿着四方交钞为所欲为,赚了咱们太多钱。”
这边提到钱,立刻就有官员跟着表态,“没错。四方交钞全部是低价购买咱们的粮食,他们转手卖出去赚了多少好处。我觉得陶尚书说的有理。”
魏京望心中大大不快,他是丞相,当然知道这个问题早就在元国王庭中引发了不满。只是郝仁大王坚持,众人也不得不眼瞅着四方同盟在其中运转,掌管着贸易大权的欧罗巴行省就大赚特赚。只是此时有人说这个,这可是在要价。他们的意思很明白,哪位王子能拒绝四方同盟,他们就有可能支持谁。
心中不快,魏京望也只能忍了。要是郝仁大王早早确定太子,此时就不会出现这么多破事。但是局面到了如此地步,拥有权力的这些人就有了机会开价。心中给这帮人记了一笔,魏京望说道:“此事当然重要,郝康王子一定会支持大家的想法。”
话音方落,就听蒋广投冷笑一声,“呵呵,四方交钞不过是表面而已,真正要紧的乃是四方同盟。我倒是听郝贵王子说过此事,不妨请王子出来与大家说说。”
“此时又不是商议这个的时候!”魏京望怒道。
“早几天晚几天都要说,还不如早些说明白!”蒋广投大声说道。见除了魏京望之外的其他人都不反对,蒋广投命道:“请郝贵王子。”
没多久,郝贵走进了大厅。众人起来向郝贵行礼,腰中扎着白腰带,头上勒着白布头箍,以示戴孝。他一一拉起众臣,寒暄几句。接着坐在蒋广投上手位置对众人说道:“当时父王答应加入四方同盟,一来是元国实力尚且弱小,二来是我岳父伯颜大帅刚当上西罗马国主不久,蒙古人自然要帮蒙古人。这才不得不与宋国虚与委蛇。我岳父伯颜大帅立国数年,国内政局已稳。这四方同盟已经没用。东罗马乃是我岳母的母国,自然不能抛弃。这四方同盟该变为三国同盟了。没道理让欧罗巴行省趴在我们三国身上吸血。诸位,我已经派人去西罗马,与我岳父商议将四方同盟变成三国同盟。想来不久之后就能有消息。”
听到这话,商务尚书陶之言已经连连点头。没有欧罗巴行省靠四方交钞垄断贸易,元国定然能够赚到更多。更何况伯颜大帅从大元时代就是蒙古朝廷里面极为显赫的人物,此时更是硕果仅存的大人物。有这样的人物做郝贵的岳父,就意味着两国可以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
魏京望哪里会不知道陶之言的心思,可知道了又有什么办法。光是伯颜的名头就让人觉得仿佛身处大山的阴影之下。
郝贵则趁机说道:“我这些年参与政务,与诸位多有往来,听了诸位许多话。想我元国有煤有铁,林木茂盛,黑土地肥沃无比,贸易本就该用我元国交钞。等三国同盟建成,在座各位都会富贵,岂不美哉!”
魏京望心中更是焦急,若是让郝贵这么说下去,只怕他此时宣称众人到底要选谁,许多人就支持了郝贵。魏京望连忙对部下使了个眼色,部下偷偷出去了。没多久就见外面进来个内侍说道:“诸位,太后觉得身体不适,请了太医进寝宫探视。此时大王子正在宫里侍候太后。”
郝贵一听连忙起身告辞。看着郝贵的背影,魏京望心中非常失望。郝康的问题就是与元国脱离太久。以至于没人与他真正打过什么交道。虽然在钦察汗国入侵之时郝康领导元国兵马抵抗,打了大胜仗。可那之后郝康就去了蒙古朝廷为官,若是郝康能够说服太后宣布由郝康继位就好了。可几天过去了,太后包惜弱居然对这件大事根本没有言语,甚至连出来召开朝会都没有。这么下去岂不是让蒋广投占了上风。
其实魏京望对于谁继位也没啥特别的倾向,但是为了他自己以后在朝廷里面的地位,魏京望无论如何都要把他支持的人附上元国国主的位置,不能让蒋广投他们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