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诸天万界修改历史系统

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285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诸天万界修改历史系统 上善若无水 2758 2024-09-29 10:38:01

“头领,五日之后就是发盐的日子。”

有盐丁向陈然禀报“濮州四县,鄄城与濮阳县是王仙芝的地盘,俺们的盐都是卖到临濮县与雷泽县。”

蹲在地上忙着捣鼓什么的陈然,头也不抬的询问“有多少下线?”

“临濮县有六伙,雷泽县有五伙。”

像是王仙芝与黄巢这种,属于大盐枭,通常都掌握着一州之地的私盐生意。

他们其实类似于总包,主要是拿货提供货源。

真正走街串巷,去往地方乡镇村落,一斗一斤发卖的,是各地的下线。

做总包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能拿得出足够的货物来。

“去通知各伙下线们,这次出盐要加价,每斗加二十文钱。”

来禀报的盐丁一脸为难之色“头领,咱们的盐价本就比王仙芝的要高一些,若是提价,恐各伙都跑到王仙芝那边去拿盐。”

“跟他们说清楚。”陈然终于起身“这次的盐质量上乘,绝对值这个价,让他们带足了财货来。”

陈然的信心,来源于技术。

古人不傻,他们当然知道那些石盐,或者说是矿盐不能直接吃。

或许不知道里面是掺杂了太多的杂质,可至少知道直接吃矿盐会死人。

大唐西域那边,都是吃盐池里的盐。

关中河东等地,则是有河东的盐池提供食盐。

这些盐池里的盐,都是经过垦畦浇晒法的提炼,质量已经很好了。

川蜀之地,则是以井盐为主。

沿海一带就更不用多说了,都是吃海盐的。

唯独中原这儿,各处都不靠,无论是从哪儿运盐过来,都需要高昂的运输成本。

这里的成本,主要在于各处军镇私下里设置的关卡收费。

不但过路要收,过河也要收。

基本上随便走个三五十里路,就要交一笔过路费。

如此高昂的成本,最终自然还是落在百姓们的头上。

当地的盐贩们,革新了技术对本地的岩盐进行初步提纯。

虽然依旧是有着大量的杂质,可至少勉强能够入口食用。

毕竟外来的盐价,实在是太高了。

早就已经穷困潦倒的百姓们,压根就吃不起,只能是吃这些明知道有毒,可却是能够负担得起的岩盐。

古代百姓的生活之艰辛,是现代世界的人所难以想象的。

这还是国力强盛的大唐呢,换做螨清时代,百姓们甚至穷困潦倒到全家都凑不出一条裤子来!

“就是过滤而已,学校都教过的。”

“人呢。”陈然招呼人手开始干活“把这些岩盐都给装进石磨里,全部磨碎。”

岩盐类似石块,想要提纯过滤,首先就是粉碎。

装在麻布袋子里,大小不一的岩盐被扔进石磨里,随着石磨的转动被磨成粉。

“把这些盐粉都给放到水池里。”

陈然将尚家坞堡花园里的水塘,给改造成了水池。

盐粉倒进水中,他亲自拿着木棍在水池里搅拌,让盐粉充分溶解在水里。

随着上百袋的岩盐被磨碎送入水池,感觉饱和度已经差不多了,陈然这才招呼盐丁们将溶液舀出来,转入一旁的过滤池。

这是瓦匠新建的,足有一丈见方,基座高出地面三尺的大池子。

池子上面蒙着厚厚的麻布,溶液倒进去通过麻布,较大的颗粒杂质就被留在麻布上面。

基本上舀十来桶的溶液,就得更换一次麻布。

看着被杂质染色的麻布,陈然连连摇头“这简直就是不把人当人看待。”

现代世界里,谁敢拿这东西当食盐卖,估计会被人打死。

可在这唐末时代里,穷困至极的百姓们,明知道有毒也只能是吃这东西。

因为没得选。

过滤池的基座有三尺高,一侧开了导流孔,塞进去木管,过滤后的盐液通过木管落入摆在地上的大木盆里。

装满一盆,陈然就会招呼盐丁拖走,到院子的角落里再度进行过滤。

这次是用麻布包裹着的木炭,以及草木灰。

木炭是为了吸附杂质,草木灰则是沉淀镁钙等化学物质。

老实说,这套办法下来,只能说是大幅度减少了杂质与有害物质,可还远远做不到现代世界里的食盐标准。

只是陈然也没有别的办法,条件有限。

多次过滤之后的盐水,已经略显清白。

之后是倒入最后一个池子里,进行晾晒。

蒸发了水分之后,得到的就是盐结晶体。

一众盐丁们,看着晾晒池内那些洁白的盐巴,一个个都是狂喜不已。

“这与河东盐池里的盐,没什么区别了吧?”

“不止!应该是比河东盐更好!”

“只要能跟河东盐一样,咱们就赚翻了~~~”河东盐池的盐虽然多到近乎于无穷无尽,可问题在于一路运过来的运费与过路费太高了。

他们现在自己动手就能得到质量不亚于河东盐的上好盐,而且还省下了运费与过路费,这利润全都保留下来了。

“每斗加价二十文。”捡起一块盐巴在手中搓碎,陈然笑言“不算贵吧?”

盐丁们幸喜若狂“加二百文都不算贵!”

加二百文是不可能的,每斗加价二百文,那都快赶上官盐的价格了。

最重要的是,东西再好,价格高到百姓们吃不起也没用。

这种东西,薄利多销才是王道。

毕竟成本太低了,濮阳这儿就要岩盐矿,要多少原料就有多少原料。

至于人工费用这年头最不值钱的就是人工。

“告诉下面的各伙。”陈然嘱咐盐丁们“拿一些到王仙芝的地盘上去发卖。”

一斗十斤,加价只有二十文钱,也就是每斤盐只加了两文钱。

可质量上,却是天差地别。

濮阳的百姓们,自然是愿意多花上一二文钱,买更好的盐。

陈然的计划是先吞了王仙芝的生意,再向四周扩展赚取大量财货物资。

手中有了钱粮,就可以招兵买马了。

收到了财货的陈然,当即询问盐丁们“前几年庞勋兵败被杀的时候,他麾下的那些兵马四散。蒲州这儿有没有?”

所谓庞勋之乱,说的是数年前的桂林戍卒兵乱。

大唐的兵马戍边,通常都是有时限的。

咸通年间,朝廷在徐泗一带招募军士,去与攻打交趾的南诏国作战。

其中有八百人,被安排戍守桂林。

原本说好了是戍边三年,可他们戍边都五年了,依旧是无人来替换。

南方烟瘴之地,生活困苦危机重重。

再加上出门多年思念家乡,这些桂林戍边兵就发起了叛乱。

一路从桂林杀回了老家,击败了数不胜数的朝廷兵马,规模最大的时候,甚至扩充到了二十万大军。

虽然最终朝廷调动大军,击杀了首领庞勋,剿灭了这次的大规模叛乱。

可大唐朝廷的虚弱,却是被这次的叛乱给扯下了遮羞布,赤果果的暴露在了全天下的面前。

朝廷的权威尽失,彻底丢掉了两江两淮地区的掌控权,只剩下了对关中的影响力。

各地野心家们,也是纷纷走上了舞台。

这些与陈然没关系,他想要做的是,收拢几年前庞勋失败之后,溃散的残部。

说是残部,可那都是与朝廷经制官军对决过,甚至取得过多次胜利的军士。

虽然最终败给了沙陀人,可他们的战斗力却是毋庸置疑。

庞勋兵锋最盛的时候,甚至击败过魏博军。

“头领。”盐丁们笑言“咱们这些贩私盐的,就有好几个是当年的溃兵。还有一些啸聚山林作了土匪,还有躲在深山老林里做野人的。”

“做土匪的别提。”陈然当即言语“那些躲去了深山老林的,谁能想办法联络上,招揽来我这儿做事。”

有上过战阵的经验,宁愿躲在深山老林里也不愿意当土匪的,这些人陈然表示自己很需要。

盐丁们有些疑惑“头领,你说真的?”

“我从不骗男人。”

“可他们人不少,养起来不容易。”

唐末的武人身份地位极高,若是想着像是宋之禁军,明之军户那般对待,那就是在做梦,人家直接拔刀砍你。

想要招揽可以,毕竟对于军士们来说,给谁卖命都是卖命。

不过待遇上,却是丝毫不能差了。

身上的衣服,嘴里的食物,每月的俸禄还有逢年过节的犒赏,那是一点都不能少的。

若是少了,军士们喧哗闹起来,节度使都得被砍了脑袋。

这还不算完,军士们的甲胄兵器乃至于马匹等,都得由将主掏钱购置。

府兵制因为无田可分,也就是土地兼并之下没办法供应田地导致府兵制崩溃,只能是是用募兵制。

募兵制下,从头到脚乃至于军士们的家眷,统统都得准备妥当。

想要在唐末拉起一支兵马来,首先就得有着足够的钱粮军资。

“无妨。”陈然敢招人,自然是养得起“尔等只管去寻人就是。”

至于养人的财源,中唐之后朝廷一半的税收来源都是源于卖盐,这块大肥肉,陈然决定狠狠咬一口。

濮州出现了质量上佳的食盐,而且还是大量供应。

不但极大的影响到了朝廷官盐的销售,更是逼的濮州私盐贩子们没了出路。

做分销代理的各伙,纷纷投奔到了陈然的名下,从他这儿拿盐发卖,日子与生意继续做。

可同样是做总包的王仙芝,却是直接傻眼。

他是无论如何都没能想到,自己在渡口遇到的那个年轻人,居然折腾出了这么大的动静来!

作者感言

上善若无水

上善若无水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弹幕
弹幕设置
手机
手机阅读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