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火耗两三百万?”
赵煦没说话,王存却接话了。
作为前任工部尚书,苏轼的话,在赵煦勉强,是在给他‘定罪’,因此语气不善。
苏轼似乎陡然想起了王存是前任工部尚书这茬,犹豫了下,道:“下官清查工部历年支出,确实有许多空耗之举。”
王存要发飙,赵煦说话了,看向苏轼道:“苏卿家说的空耗之举,可有整理出来?政事堂那边有奏本吗?还没到垂拱殿?”
苏轼躬身,道:“臣并未列举,只是对以前的工部计划,进行了修订。”
赵煦注视着苏轼,目光又看向王存,道:“王卿家,你是前任工部尚书,你觉得,空耗有多少?”
空耗也罢,火耗也好,这是不可避免的。
王存自然不会在这种常识上说下回合,故作思索的道:“官家,工部涉及的工程巨大,不止有两河,还有连接各路的官道,桥梁,河渠等等,路途长远,人手复杂,其中所涉及你的损耗,臣也无法估算,从去年各地上来的账目来看,损耗……在五十万左右。”
现在大宋的钱粮,基本上依靠漕运,陆运,耗时长久,其中的损耗确实难以计算。
赵煦对于王存说的‘五十万’,心里很自然的翻了几个倍,甚至不止。
损耗,不止是真的损耗,还有各级官吏的上下其手,总之,以大宋现在的官场风气,用到实处的,不足两三成!
“说到损耗,诸位卿家以为,该如何才能有效的处置?”
赵煦伸手给权哥理了理衣领,随口般地说道。
王存心头一惊,连忙斟酌措辞,道:“官家,工部所涉工程浩大,遍布全国,若是朝廷突然要降火耗,臣担心,会影响士气。”
王存说的谨慎,实际上他心底很清楚,工部的所有工程都不经查的,哪怕他在位时就让陈浖进行清查,善后,但这种遮掩式的处置,一戳就破。
“那就在不影响士气的情况下进行。”赵煦仿佛随口聊天般的笑着道。
文彦博拄着拐,慢慢走着,对于王存的话,他置若罔闻,一点表情都没有。
苏轼却有些生气,道:“官家,工部的计划,在未来三年,用度高达一千五百万贯,每年五百万贯,这么大的数额,必须要降低损耗,臣认为,工部应对节俭,有针对性的行事,而不是如此虚泛,空广。”
“糊涂!”
王存摆起了相公官位,训斥苏轼道:“你认为朝廷这些工程,就是虚泛,空广,撒钱吗?朝廷对工部这些的计划,定位是‘以工代赈’,是赈抚灾民,是惠泽苍生!”
苏轼不服,刚要争辩,赵煦背起手,道:“不要争论。朕问的是,该怎么有效的控制损耗?文卿家,你认为,问题在哪里?”
文彦博这才慢慢转过身,道:“官家,臣认为,火耗主要在四个方面,一个税收的收取;一个是运输的过程;其三是贪腐。其四是浪费。”
赵煦背着手,踱着步子,目光看着两边的街景,道:“还是卿家老成谋国,说中要害了。税赋从百姓,再到国库,再到支出,这是一个繁琐的过程,天下钱粮汇聚东京,其中浪费的钱粮难计其数。贪腐,这个问题,我们众所周知,关键在于怎么解决。浪费,这也是大小官吏们人浮于事,大手大脚惯了。几位卿家就事论事的说说,该怎么解决。”
赵煦话音刚落下,身后突然涌出一大群人,簇拥着,说笑着,快步向前走去。
四周的暗卫十分警惕,不动声色的隔开人群。
其中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姑娘,似乎有些惊奇的看着冒出来的人,又看向被围在中间的赵煦。
小姑娘眨了眨眼,忽然提着两个灯笼,快步向赵煦走来。
暗卫一惊,立马就要上前。
赵煦背在后面的手,不动声色的摆了下,阻止了暗卫。
小姑娘来到赵煦近前,却看向孟皇后,仰着小脸,举着灯笼道:“姐姐,你们是出来忘了拿灯笼了吗?给,我们恰好多一个。”
孟皇后一愣,旋即笑着接过来,道:“确实是忘了,谢谢你,这个送给你。”
孟皇后身上没有带其他的,倒是篮子里有不少给权哥的小玩具。孟皇后拿出了一个金色纸张坐的小灯笼,递给了小姑娘。
小娘娘眨了眨眼,甜甜一笑的接过来,道:“谢谢姐姐。”
孟皇后微笑,就看到小姑娘的家人跑过来,一个知书达理的妇人,拉着小姑娘手,连声笑道:“不好意思,我家闺女不懂事。”
孟皇后温和笑容以对,道:“我觉得她挺懂事的,这个灯笼很漂亮。”
“姐姐的灯笼也很漂亮。”小姑娘提起赵煦给权哥做的金色灯笼,连忙说道。
妇人笑着,便拉着小姑娘走了。
小姑娘被她母亲拉走,还回头,冲着孟皇后连连挥动小手。
孟皇后提着白色的绣花灯笼,与赵煦道:“官家,这灯笼不错吧?”
赵煦笑着点头,目送那家人离去,便抬脚向前走,道:“几位卿家,咱们继续刚才的话题。”
小姑娘送灯笼,不过是个小插曲。
赵煦说完,很不的人却沉默了。
文彦博没说,王存,苏轼也没有。
税收的收取,这是一件复杂的事情,朝廷年年当做头等大事,但涉及其中的详细,却又不愿深究。运输过程的损耗,这个可以尽量减少,但十分有限。
那么重点就是‘贪腐’与‘浪费’,这里面,同样有着朝廷高层不愿触碰的内容——大宋上下官吏的优渥,八成体现在这两方面。
动这两样,就等于将天下官吏全都给得罪了。
这是一个所有人都知道的痼疾,也是所有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赵煦等了一会儿,见着三人不说话,忽然点名道:“慕古,你觉得,该怎么有效应对?”
孟唐吓了一跳,抱着权哥迟疑了下,道:“官家,小人认为,应当先整顿吏治。”
赵煦不置可否,道:“说到吏治,今年的恩科就在三月,朕考虑,大幅度提升寒门的录取名额,王卿家,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