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亚东看到微波炉加热完成,便打开快餐包的特制塑料袋,里面是羊肉抓饭,由于羊排肉、黄萝卜、洋葱、青豌豆特制而成,还专门减少了一部分油脂。
他迅速消灭了抓饭,又吃了一个切好的苹果,将营养液喝下去,每吃完一个东西,都需要按照操作流程,将食物包装和餐巾纸之类,全部存放在专门的垃圾袋内。
这些垃圾袋子会被抽真空后,存放到专门的垃圾储存柜里面,最后带蓝星销毁。
当然,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其实这些垃圾和垃圾袋,也可以作为一种应急材料使用。
例如室内散热系统无法工作,可以将这些东西放入温差聚热炉中,将室内热量吸到温差聚热炉中,最后将这些高温垃圾,送入主发动机燃烧室,焚烧成为离子喷射出去。
即达到了散热的目的,又可以作为发动机的喷射工质,同时减轻了飞船质量,可谓是一石三鸟。
不过一般情况下,这种特殊的应急预案不会启动。
叶亚东吃了早餐后,又去替换张锋,最后才是队长杨理明。
与此同时。
雄鹰航天基地的航天机场中,金翅大鹏号经过紧锣密鼓的检测后,又将另一枚长11运载火箭,安装到了背部。
这枚运载火箭搭载的飞船,就是鹊桥二号飞船,包括了轨道飞船(重34吨)、广寒宫基地主体舱(56吨)。
到时候鹊桥二号,会在月球轨道和鹊桥号汇合,一起组成蟾宫空间站,然后将广寒宫基地的核心舱,发射到月球表面,实现载人登月和建造月面基地。
7月4日,中午十二点。
金翅大鹏号再次喷吐着暴力的淡红色火焰,斜向上冲向平流层顶部。
轻车熟路的机组,一气呵成完成了加速、调角、分离、降落。
而这枚运载火箭也成功进入近地轨道,和昨天的那枚运载火箭一样,在天宫空间站对接,两名宇航员聂长风、石克己,按照原定计划进入飞船。
不过他们并没有马上开始脱离天宫空间站,而是静静地等待鹊桥号的消息。
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干扰到鹊桥号那边,毕竟两艘飞船差不多时间进入月球轨道,可能会让地面指挥中心手忙脚乱。
因此鹊桥二号,计划是在鹊桥号成功进入月球轨道后,完成蟾宫空间站环绕定轨后,才会开始执行奔月任务。
就在此时,站长李高轩收到地面指挥中心的紧急通知,他眼神一变,急忙启动大功率的激光通信器,向鹊桥号发去一条紧急通知。
鹊桥号内,刚刚吃了午餐,此时距离他们进入第一环绕轨道,已经过去了8个小时左右。
而此时他们的位置,就在4.52万公里轨道上,距离远地点的5.1万公里,也只剩下0.58万公里左右。
突然他们的通信系统中,弹出连续三条紧急通知。
[鹊桥号,注意规避编号为K23671的太空垃圾,该太空垃圾处于你们的前进轨道上,以下是详细的太空垃圾数据……收到请回复。]
[鹊桥号,注意规避编号为K23671的太空垃圾……]
杨理明瞬间行动起来:“亚东、阿锋,随时准备启动发动机机动规避。”
他说完,又向空间站和地面指挥中心发了一条信息,表示已经收到了通知,正准备规避。
叶亚东则启动主动激光雷达,导入了太空垃圾的具体信息,很快就锁定了该太空垃圾的具体位置和飞行轨迹。
这是一块废弃的太阳能电池板,来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颗废弃同步卫星。
从飞行轨迹的分析结果来看,这块太空垃圾和鹊桥号相碰撞的概率,仅为七百三十分之一左右。
但三人都没有掉以轻心,因为这些太空垃圾,往往存在“拖家带口”的现象。
很多直径低于一厘米的太空垃圾,是很难被准确监控到的,而经过几十年的太空漫游,这块太阳能电池,极有可能已经分离出非常的小碎片。
对于航天器而言,就算是螺丝钉大小的碎片,在太空中,都不亚于一颗高速射击的穿甲弹,飞船的外部防护层,很难抵抗这种动能撞击。
目前太阳能电池板和飞船之间,距离大约是1736公里左右,双方呈现出交叉轨道。
杨理明并没有蛮干,拿价值十几亿的鹊桥号去冒险,那是在犯罪,也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他毫不犹豫吩咐道:“启动主发动机和辅助发动机,先向上提升15度。”
“收到。”
叶亚东、张锋也有条不紊的操作着发动机,开始改变鹊桥号的飞行方向。
由于鹊桥号本身携带的燃料,足以让飞船完成来回蓝星月球,但鹊桥号并没有计划返回蓝星,因此富余了非常多燃料。
这些燃料给鹊桥号,带来了很大的可操作空间。
执行规避变轨,还是绰绰有余的。
11分钟后,冷静的杨理明继续吩咐道:“恢复飞行角度,继续环绕巡航。”
“好的。”
鹊桥号迅速调整了飞行轨道,避开了那块太阳能电池板太空垃圾,双方不会近距离交汇,最近距离也达到了80~90公里。
这个距离,已经相对安全了。
杨理明看了看燃料表,又吩咐两名队友不要大意,他继续盯梢着太空垃圾。
这种超高轨上的太空垃圾,其实非常稀少,他们这一次遇到,估计也是走了狗屎运。
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蓝星的内部轨道中,充斥的太空垃圾不在少数,特别是近地轨道上,更是数不胜数。
上个世纪的第一次冷战时代,赤露西亚和米国发射了各种航天器和实验品,这些东西很多都遗留在外太空中。
比如,NASA就发射过运载火箭,将几亿片细小的铜片,撒在近地轨道中,这些细小的铜片,至今仍然有一部分残留在近地轨道上。
而赤露西亚更是将核弹头,送上了外太空,那些老式军用卫星中,说不定就有核弹头在上面。
鬼知道,他们当年送了多少东西上去。
在六月份,刚刚结束的外层空间研讨会上,对这些太空垃圾,以及存在严重风险的老式卫星,将进行逐步清除。
而国内打造的激光防御系统,将初步投入该项工程中,计划花费5~10年时间,清理掉蓝星内部轨道中80~90%的大块太空垃圾。
至于剩下的直径小于1厘米的太空垃圾,那只能等待技术更加先进后,再进行二次清理了。
用激光炮清理这些太空垃圾,主要是利用激光炮的光压助推和高温蒸发,将太空垃圾打下外太空,或者完全蒸发成为游离粒子。
不过激光卫星防御系统的出现,也让一众有心发展航天技术的势力,感到寝食难安。
对于他们的意见,国内自然不会听,毕竟激光卫星防御系统在名义上,是为了保卫蓝星,确保蓝星的内部轨道可以畅通无阻。
而其他势力,也没有任何办法,毕竟这个世界上,最终还是要靠拳头大小,来决定话语权的。
有钱有技术,又有压倒性战力,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
在应对这些蛮夷上,黄修远的态度是大棒加蜜枣,这帮家伙是不打不长记性的。
随着激光卫星的数量越发密集,整个蓝星的近地轨道和地表、大气层,都将笼罩在激光炮的射程之内。
密集的卫星激光炮,加上地面布置的激光炮,足以锁死绝大部分的飞行器、海面舰艇、地面车辆和人员。
包括诺亚会在内,其他势力都感到瑟瑟发抖,毕竟之前这些激光卫星,就进行过对抗演习。
哪怕是超高音速飞弹,都难以逃脱激光炮的集火,毕竟这是光速武器,目前速度最快的攻击。
清理太空垃圾,不过是顺带的。
当然考虑到未来要大规模进军外太空,自然要将近地轨道上的障碍物,尽可能清理干净。
这些高速飞行的太空垃圾,在没有能量护盾之类的科技之前,普通材料很难抵抗它们的撞击,哪怕是材料技术全球顶流的燧人系,也没有办法让航天器的外壳硬抗这些太空垃圾。
当然,如果可以复合几十厘米厚度的高强度材料,建造航天器装甲,还是可以硬抗一下小碎片的。
问题是这样做,明显得不偿失。
几十厘米厚度的复合装甲,这将给航天器带来十几倍以上的死重,对于质量限制苛刻的航天器而言,将大量有效载荷用在防护装甲上,分明是在舍本逐末。
通常航天器的壳体厚度,一般在几厘米到十几厘米左右,比如阿波罗飞船登月舱的上升段外壳,是仅仅3毫米厚的铝合金层,堪称薄皮大馅。
就算是有十几厘米厚度,真正有防护能力的厚度,也是一两厘米左右,其他厚度主要用于填充防辐射层、散热层、隔热层、保温层之类。
指望航天器硬抗太空垃圾,还不如多准备一些燃料,好让其有足够的动力,实现规避变轨。
这就是当今航天领域的无奈之处。
规避了那块太空垃圾后,鹊桥号终于在环绕了18个小时后,回到了近地点。
在近地点附近,杨理明非常小心地指挥着飞船,进行再次机动变轨。
这一次他们将环绕一个更大的椭圆轨道,预计将在46~48小时后,抵达12.8万公里处远地点。
变轨成功后,飞船再次启动自动驾驶系统,进行环绕巡航飞行。
而蓝星内部,对于这一次鹊桥号的情况,也是异常的关注,因为这是人类时隔几十年后,再次启动的登月计划。
更何况广寒宫计划的规模,可比阿波罗计划庞大得多,也更加雄心壮志,这或许就是人类迈入星际文明的第一步。
时光博客上。
[太震撼了!或许有生之年内,可以看到人类正式移民太空。]——火星人
[@火星人,移民太空早着呢,现在的太空人造生态圈技术和微重力,就是一个天大的难题。]——仿生人梦到电子羊
[这有什么好骄傲的?人家几十年前都完成了登月,现在都快做到载人登陆火星了。]——不吃葡萄
[羡慕!思密达!]——汉江水
[爸爸为什么不早点吞并11区?这样我们也可以载人登月了。]——富士山的雪
[楼上沙币!]——凤梨108吃
[月球是全人类的,这是太空霸权。]——波罗的海用户
[月球是全人类的,那你上去插旗呀!嘴炮谁不会,我还说银河系是全人类的!嘿嘿]——M78驻蓝星代表
[太绝望了!感觉外太空都要被瓜分干净了,或许我们最后只能成为地面人。]——亚马逊渔夫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扩大,这是一种难以改变的趋势。]——登山教徒
整个互联网上,关于未来星际时代的讨论,日渐喧嚣起来。
如今的种种迹象,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人类的未来,可能是一个相当血腥和残酷的世界。
超级科技将催生出超级霸主,进而导致社会出现大变革,这种科技上的贫富差距,正在日益扩大。
而且这是一种很难逆转的趋势,很多中小势力的有识之士,已经开始清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