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用无奈的眼神看了一眼长孙皇后与杨妃,对林松海抬了抬手,示意他让李泰进来。
片刻之后,胖胖的李泰从门外走了进来,给老头子和老妈、小妈见礼之后,不出意料的把话题转到了汉字注音的事情上面:“父皇,儿臣请命督办汉字注音一事,望父皇恩准。”
“看看,看到没有?”李二并没有回答李泰,而是转头看向长孙皇后:“朕就是那小子能惹事儿,看到了吧,连朕这边也不消停了。”
“陛下,青雀也是想要为您分忧嘛。”长孙皇后的解释恰到好处,把李承乾和李泰全都解释成了为君分忧的好儿子。
而事实上也的确是如此,不管是李承乾也好,李泰也罢,两人的确都是在为老头子做事。汉字注音虽然是李承乾想出来的,出发点或许是为了他尚未出世的孩子,但不可否认这对大唐的读书人是一件好事。
李世民也明白这一点,但是他可是皇帝啊,这李承乾事事都想在他的前头,总让老头子觉得高兴的同时也有些不舒服,觉得有些“丢人”。也正是因为这样,老头子才总是一肚子的牢骚,总觉得这个儿子不省心。
“父皇?”李泰撅着屁股等了半天不见老头子回复,忍不住催促。结果正赶上老头子心情不好,摆摆手将他赶了出去:“这件事朕要考虑考虑,你先回去吧!把你那个《括地志》先弄好了再说。”
李泰以求援的目光看向长孙皇后,希望老妈能给自己一点帮助,但最后却被老头子的一声冷哼打断:“看什么,让你回去就回去,这件事情先放一放,又不是什么大事,慌慌张张成何提统!”
得,没戏了!听老头子如此语气,李泰老老实实的答应了一声,转身离开,回去到自己的帐篷。
不过回去之后的李泰并没有死心,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叫来了自己的亲信:“你回快马回长安一趟,去找我大哥,就跟他说注音的事情我想要署办,然后把大哥的意见带回来,去吧。”
李泰的亲信第一个反应不是转身离开,而是惊讶的看着他,半晌之后才犹豫说道:“殿下,这,这事儿能成么?这可是太子殿下主抓的事情,您,您这是半路打劫,太子殿下怎么可能会答应。”
“本王让你去你就去,小肚鸡肠的家伙。”出于对李承乾的信任也好,出于对自己的信任也罢,李泰将亲信打发了出去。
目前的大唐与历史上记载的不同,长孙皇后一直身体康健,李泰也明白有老妈在自己想要与大哥李承乾争位必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他有信心在李承乾手里要东西,反正只要不涉及皇位,他的那位皇兄必然不会拒绝。
这是皇子间的心计,不是一个跑腿的亲信能够理解了的,李泰也没有必要跟手下解释这个问题。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李承乾从来没有亏待过任何一个兄弟,不管是一母同胞的兄弟,还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不管是谁都是一视同仁,从未因为什么事情打压过哪一个,而且在某些问题上还会主动让出利益。
就拿《括地志》来说吧,李泰认为他的那个大哥完全有能力搞定,但是李承乾却把这个功劳让了出来,甚至还主动派人帮他,这对李泰来说是一个信号,一个示好的信号,也是一份将来不会“亏待你”的承诺。
所以李泰这次才有信心去向李承乾求援,同是想要从他手里将汉字注音的差事拿走。
但是所有人千算万算没有算到,李承乾其实并没有把这件事情当成什么功劳,甚至连一件大事都没有算上,他只是想找些人给自己将来的娃写一套拼音教才而已。
所以在见到李泰亲信之后,小李同志几乎都懵了,在书房中转了好几圈才用不可置信的语气说道:“你是说现在父皇那边已经乱套了?一大群人找父皇,想要接下汉字注音的差事?而且小泰也想要这份差事,你确定你没说错?”
“太子殿下,这种事情臣哪里敢说谎啊,的确是越王殿下派臣过来的。”李泰的亲信都快哭了,生怕李承乾一个怒火中烧把他给灭了。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李承乾除了表现的有些惊讶之外,并没有什么过激的行为,沉默片刻之后说道:“行了,你先下去休息吧,愿意回家去看看也行,明天这个时候再过来,我给小泰写一封信,你给他带回去。”
“喏!”李泰的亲信简直就是如何大赦,头点的飞快不说,离开的速度用抱头鼠窜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殿下,这事情你不考虑一下么?”一直接着李承乾的杨雨馨对他无比熟悉,看他对送信之人的态度就知道,他一定是准备答应李泰,准备帮他拿下这份差事。
“是要好好考虑一下,如果小泰要接这个差事就不能搞的太简单了,否则的话有些不附和他的身份。”
李承乾的话并不复杂,不过却把杨雨馨给听的愣住了,难道给人送功劳还不行?还要送个大的?这是什么逻辑?想想李承乾手下的那个奇人异士,杨雨馨并不认为太子殿下搞不定这件事,可为什么一定要把功劳送人呢?
想不清楚因果的杨雨馨怔怔的看着李承乾出神,最后将此归结为上位者之间的事情,宫女最好不要掺和。
于是乎,李承乾忙碌了整整一个白天,用可以防伪的字体写了整整十余页的白纸,最后装进一个信筒用火漆封口,在第二天的同一时间交给了李泰的那个亲近,由他将信息带给李泰。
在李承乾的想法中,既然李泰想要找事情做,那就给他事情做,让他忙一些总好过天天胡思乱想,万一哪天想起皇位来也是一件麻烦事儿。
至于说功劳不功劳,老实说,李承乾从开始就没有把这件事情看成什么功劳,左右不过就是一本字典而已,除了大一些之外哪里有什么功劳可言。
就他本人来说,后世字曲用了无数次,就没有一次看过作者是谁的时候,现在李泰想要搞这个,那就让他去搞好了,一套唐汉语大辞典足够他搞上五七六年,加上还没有完本的《括地志》丫这十年有得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