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大明金主

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356章 机械厂

大明金主 美味罗宋汤 1784 2024-07-27 09:28:22

徐元佐从三清观出来,整个人都精神了许多。这大约就是“希望”的疗效,即便明知十七世纪不可能产生工业革命,或者第二次工业革命,但是种子埋下去之后,谁又知道未来会长成什么样的参天大树呢。

相比李腾这边放养式的科技树攀爬,严宇那边的机械厂就是压力满满的攻克技术难关了。

徐元佐给这位木工世家出身的小伙子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每天都有详尽的报告,紧紧追踪纺车流水线制造的进程。

严宇很珍惜这个机会,但是他终究技术能力有限,跟着父亲和哥哥们造房子做工程还行,到了机械厂大量都是细工,实在是应付不来。既然技术上有短板,他便一门心思放在了管理上,工作报告尽量写清楚。半年下来,手艺退化得厉害,但是文牍书写却长进不少。

徐元佐借着三清观里带来的劲头,特意到机械厂视察工作。

出于节俭的考虑,机械厂的厂房只是简单立了柱子,顶上一个茅草顶棚,挑高不过一丈,只有大风雨天才用蒲席围一圈。平日为了采光,都是彻底打开的。

徐元佐看着这种地下黑工厂的格局,觉得有些不像话,起码也得垒两面墙啊。不过想到眼下连玻璃窗都没有,真要是造砖瓦厂房恐怕连光线要求都无法满足,所以还是忍了。不过还是得建个院子,以免技术外流。

当然,现在要说技术外流还早了些。因为实在没什么技术成果。

这半年多下来,机械厂的车床倒是多了几台,有些就连徐元佐都叫不上名字,看不出有什么用处。不过纺车的核心技术还没有被突破。并不是说纺车有多少高的技术要求,而是无法设计出能够批量生产某些零件的车床。

如果要匠人手工打造,那当然没有问题,但又悖离了徐元佐要求的“机器生产”,“公差控制”的立厂原则。

严宇这回见到徐元佐颇有些羞涩,道:“佐哥儿。这个……是小的无能!让佐哥儿失望了。”

徐元佐皱着眉头在厂子里走了一圈,又要了进步报告和研讨方案——基本上看不出什么问题。不过他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所在,“机械设计”人员基本都是副总工老鲁的徒弟,这些人学的都是手艺,并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进行系统化设计,也没有足够的逻辑训练让他们在纸面上完成工作——当然,这个要求对于整个世界来说都是过于严苛的,也是作为开拓者必须承担的压力。

“我的确觉得进展略慢,但并不是你的过错。”徐元佐柔声道。

严宇感动得几乎要哭出来了。

徐元佐道:“关键是知识储备不够。你挑些聪明伶俐的年轻人。送到三清观去跟着李道长学习数学和物理吧。他们都是熟手,要是能够多些开导,说不定进展能快些。”

严宇自己跟着徐元佐以前写的物理小册子学过一些,也教给了这里的技工,不过收效甚微。他对李道长的能力缺乏认识,但是对徐元佐的安排绝无质疑。当即点了几个人的名字,显然对这里的人员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

“鲁天明,你也去。”严宇最后道。

鲁天明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喜悦:“我也能去么!”

严宇点了点头。

徐元佐对眼前这个小孩还有些印象。尤其那双伶俐的眼睛。他朝严宇挑了挑眉毛,即便不开口也让严宇明白了其中的询问之意。严宇解释道:“小明年纪太小。手艺也很一般,平日主要是负责跑外的。”

徐元佐道:“机械厂的事,对咱们所有人来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想法和兴趣要比手艺更重要。我看你这儿规矩得改改,以后凡是愿意学的,愿意动脑子想办法的。都可以派去李道长那边学习。平日在厂里,但凡有想法能说个子丑寅卯的,也要给人家说话的机会。成不成,试了才知道。最忌讳就是按资排辈搞一言堂。”

严宇额头渗出一层油汗,连声道:“谨遵佐哥儿吩咐。”

徐元佐又走到一台轮机跟前。伸手试了试刀锋,有些意外道:“这刀很锋利啊!”

严宇连忙道:“这是买的上好苏钢,请郡城的匠人打造的。”

“还是人力驱动?”徐元佐在一旁看到了踏板。

严宇有些意外,道:“是,用时要一个壮汉在一旁脚踩,皮带便能扯着刀轮转动了。”

“为什么不用畜力呢?”徐元佐问道。

严宇被问住了。

“人是很珍贵的,因为人能教育。”徐元佐略带深意地说了一句,又去查看别的机床。

机械厂的成果虽然没出来,但是尽量机械化和控制公差的思想算是贯彻下去了。哪怕是最简陋的机床,做出来的零配件也是可以通用替换的标准件。每个机床因为生产零件不同,同时也配有相应的通止规。显然严宇在这方面没有偷懒。

在机械厂旁边的平房里,徐元佐看到了工人的花名册和登记表。

“绝大多数都是木工?”徐元佐道。

“正是。”严宇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在他的成见中,精细活只能交给木工。无论泥瓦匠还是铁匠,都只能做写粗笨的活计。

徐元佐道:“从现在开始要招揽一些铁匠,尤其是会铆接的匠人。”他想了想,又道:“若是会死铆就更好了。”

铆接这项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将金属连接在一起。北宋时的剪刀就已经开始使用铆接技术,近似于后世的剪刀。那是最普遍的活铆,即铆接起来的金属刀刃可以活动。死铆是铆接之后紧密连接,非但不能活动,连气和水都不能漏。二战时候大和号那样的战列巨舰,也都是工人用铆钉一个个连接起来的。即便二十一世纪,飞机外壳还是铆接的。

徐元佐虽然自己做不到,但是十分相信“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这也是所有穿越众都默认开启的金手指吧。

作者感言

美味罗宋汤

美味罗宋汤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弹幕
弹幕设置
手机
手机阅读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