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面临灭亡的时候,都是有先兆的,譬如说京城的变局,锦衣卫和东厂番子的嚣张,忠直的大臣遭遇到暗算,宵小之臣趁机占据权力宝座等等,就在京城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的时候,身在南京的秦三德和朱由菘,也开始昏头了。
接到了广德州遭遇到进攻的消息之后,朱由菘和秦三德两人都慌了,他们还以为是斥候搞错了,苏天成怎么会选择从广德州进攻,至于说江宁营兵分两路,另外一路直接进攻苏州府,这倒是在预料之中的,两人在官驿里面商议了好一会的时间,也没有弄明白,苏天成为什么会选择广德州作为进攻的第一站,难道说广德州距离余杭最近吗,那也不多,宁国府距离余杭的距离还要近一些的。
苏天成的动作,完全出乎朱由菘和秦三德两人的预料,他们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布置反击的事情了,苏天成攻打广德州,令他们非常的难受,若是广德州被占领了,二十余万大军就被分割为两块了,驻扎在常州府、苏州府和松江府的大军,将要遭遇到巨大的危险。
想到了这一点之后,秦三德倒吸了一口凉气,他几乎没有犹豫,就直接发出了指令,要求驻扎在宁国府的明军,迅速增援广德州,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要配合驻扎在广德州的军士,牵制住苏天成,避免苏天成朝着常州方向进攻,至于说驻扎在常州的大军,密切关注苏州府和松江府的情况,随时准备增援。
朱由菘是完全赞成这个决定的。
剩下的就是驻扎在徽州府的五万大军了,暂时还没有派上用场,如何的使用这五万大军。能够发挥出来最大的作用,秦三德与朱由菘两人的意见不一样。
秦三德认为,苏天成攻打广德州,首先需要突破苦岭关,至少需要一段时间,接下来需要攻打州城。同样需要时间,驻扎在宁国府的大军前去增援,必然会牵扯到苏天成的精力和注意力,就算是两路大军会合了,不能够抵抗江宁营,那也可以直接退向应天府的方向,准备全力保护南京城,而黄得功率领的五万大军,战斗力是很不错的。不弱于江宁营,完全是可以抵抗的,加上驻扎在常州府的大军的配合,至少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这中间的时间,就是一个空隙,驻扎在徽州府的大军完全可以调动,直接去攻打浙江,搅乱苏天成的大后方。令苏天成进退两难。
再说了,若是宁国府、广德州、常州府、苏州府以及松江府保不住了。也就不要指望大军去坚守这些地方了,赶快退回到顺天府,准备依靠南京的坚固工事,抵御江宁营才是真正的大事情,只要保住了南京和凤阳府,就有反攻的机会。否则就算是丢失了整个的南直隶,包括南方所有的地带了。
故而秦三德坚持,驻扎在徽州府的大军,必须趁着这个机会,迅速出击。攻打浙江的昌化、临安和余杭等地,直接威胁杭州,造成浙江的巨大震动。
秦三德分析的很有道理,朱由菘无法反驳,从斥候和探子弄到的情报,驻扎在浙江的江宁营,是全体出动了,维持地方上治安的,不过是巡检司的军士,这些军士根本就不能形成巨大的战斗力,是无法抵御大军进攻的。
可朱由菘总是觉得不合适,他的看法很简单,既然苏天成做了那么长时间的准备,岂会不想到这样简单的防御事宜吗,那岂不是太可笑了,要知道苏天成率领江宁营,多年来都是凯旋而归的,每一次的战役部署,之后看来都是非常缜密的,几乎找不到破绽。
但朱由菘这样的话语不能够说出来,说出来就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意思了,而且秦三德非常的敏感,很注意这些事情,特别不愿意被他人伤及自尊心的。
出于方方面面的考虑,朱由菘没有提出来反对的意见。
作为大军的主帅,在原则性的问题上面,没有能够坚持己见,甚至不愿意说出来反对的意见,这是非常可悲的,更是昏头的表现。
秦三德就更不用说了,仗着曾经在江宁营做过监军,想到来到南直隶之后,迅速解决了左良玉,掌控了几十万的大军,就有些飘飘然了,认为自己不会差于苏天成,一定能够打好南直隶的保卫战,甚至是全面展开反攻的。在这个过程之中,因为下面官吏的吹捧,以及朱由菘等人的迎合,令秦三德失去了冷静,甚至在大战即将展开的时候,都没有能够靠前指挥,依旧呆在南京的官驿。
很多的命令开始迅速的发布下去了。
驻守宁国府的大军,迅速增援遭到进攻的广德州的明军,而且要不惜代价,拖住进攻的江宁营军士,驻守广德州的明军,必须要坚持住,至少固守在州城里面,拖延江宁营进攻的步伐,驻守苏州府和松江府的大军,必须尽最大的力量抗击江宁营军士,驻守常州府的大军,必须密切关注苏州府和松江府的战况,一旦出现了危险,要毫不犹豫去救援,而且还要关注广德州的状况,做好预防,防止江宁营对常州府、苏州府和松江府展开合围。
秦三德认为最为重要的命令,是下达给驻守徽州府的明军的,那就是要求徽州府的五万大军,接到命令之后,迅速出击,进攻的路线都很是明确的,从昌化到于潜,接着到余杭,最终直接威胁杭州。秦三德在这道命令里面,特别强调了,大军不要管昌化等小地方,首要的目标就是余杭,意思也就是说,必须要直接攻占余杭,伺机进攻杭州,要是能够拿下杭州,那将是巨大的胜利。
这道命令,也是秦三德最为关注的命令。
发布如此多的命令,朱由菘终于提出来了异议。
应该说,虽然没有在军队之中的经历,但朱由菘的头脑还是清醒的,想到的问题还是很全面的,到了如今的地步,他认为彻底弄清楚江宁营的行踪,或者是作战的目的,才是最为重要的,一厢情愿的按照自身的要求去安排,甚至想着能够直接攻下杭州府城,这有些太离谱了,驻守在宁国府的大军前去增援,这方面朱由菘认为是可行的,不管怎么说,就算是广德州被江宁营拿下了,也要摆出救援的姿态,常州府、苏州府和松江府的安排,也没有多大的问题,还是在预定的范围之内,可要求驻扎在徽州府的大军去进攻余杭,剑指杭州,这就有些过于的大胆了,至少要弄清楚情况。
可惜朱由菘的异议没有多大的作用,这是秦三德最为得意的安排,也算是谋划了,仅仅凭着朱由菘的几句异议,怎么可能推翻。
在秦三德的坚持之下,朱由菘再次的退让了,这个退让,足以令他们后悔终生。
朱由菘和秦三德关注的,不仅仅是驻扎在徽州府等地的二十五万大军,还有驻扎在南京的京营以及凤阳总督马士英手下的军士,还有各地卫所的军队,既然苏天成带领江宁营开始进攻南直隶了,所有军队都要动员起来了。
南京的守卫开始加强了,众人感受到了战争的气氛。
作为大明原来的京城,如今的陪都,南京已经有几百年的时间,没有遭遇过战争的威胁了,尽管说北边的京城,时常遭遇到后金鞑子的威胁,时常会出现宵禁和戒严的情况,可这等的氛围,从来没有在南京出现过的。
南京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就是这里集中了太多的士大夫和读书人,作为大明最为繁华的地方,这里的灯红酒绿是非常出名的,读书人甚至以流连灯红酒绿之中为荣。
骤然感受到战争的气氛,很多人是难以适应的,南京大大小小的酒楼和青楼,背后都是有着不小根基的,一旦遭遇到战斗的威胁,生意自然是要受到巨大影响的,这就令不少人不满意了,要提出来意见了。
可惜秦三德不管这些,他背后是皇上,而且大敌当前,肯定是不能够顾及到众人的那些蝇头小利的,故而他的态度非常坚决,要求京营对南京城实行严格的控制。
一系列的决定做出来之后,秦三德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在这个过程之中,他没有关注朱由菘的态度,甚至没有想过南直隶诸多官吏的想法,在他看来,做出来这些决定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至于说统帅南直隶作战的权力,毫无疑问都集中到他一个人的手里了。
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特别是在战争进行的过程之中,若是两者脱节了,带来的后果就是毁灭性的,秦三德忘记了这一点,如此规模宏大的战斗,在前期精心部署的同时,还应该集合众人的智慧,做出来最正确的决定,可惜他志得意满,力排众议,甚至是没有征求意见,就做出来了那么多重要的决定,只能够说是昏头了。
一步步亲手将朝廷送向覆灭的道路,这恐怕就是秦三德最大的功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