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克斯坦大巫等十余人的人头被挂上杆头的时候,突厥人已经准备出兵了。
也许早在十多天前牧人要转场的时候,默啜就已经在做着远征的准备,但是这个集结速度依旧远比中原帝国的军队要显得更有效率。
沐丝那个喜欢到处溜达的小儿子让他的母亲牵着手,蹒跚地走到了杨帆的面前。
杨帆刚对马桥做完一番嘱咐,马桥将返回河北,将突厥出兵的消息报告李多祚,以便那边的军事行动及时进行响应,而杨帆则作为突厥人的向导和与武周边军沟通的信使,随默啜的军队奇袭营州。
“你们……去哪?”
小家伙长得很漂亮,轮廓分明的五官,胖乎乎的脸蛋,带着两抹健康的嫣红。看着杨帆等人一身远行的装束,他站住脚步,歪着头好奇地看看,便奶声奶气地询问了。他说的是突厥语,旁边的穆赫月微笑着替他翻译了一遍,穆赫月知道这是一些中原人。
杨帆这一次没有回避,他弯下腰,耐心地回答:“我们……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小家伙听完母亲的回答,好像听明白了似的,用力点点头,又问:“放牧,打仗?”
穆赫月“咭”的一声笑出来,对杨帆道:“我儿子是问,你们是去放牧还是去打仗呀!”
杨帆也忍不住笑了,轻轻捏了捏小家伙的脸蛋,想了想,回答道:“我们去……游牧!”
孩子还太小,也许他长大了也是一头凶残的草原狼,但现在他是天真可爱的,杨帆不愿意把这件透着血腥的事告诉他。
这里是草原,恶劣的气候、水源的稀少,使得这里除了偶尔几条大河附近可以农耕,其他地方只能生长生命力强盛的野草,于是,生活在这里的,也只能是牧民。
如果有人异想天开地想把这里变成一片耕种的土地,那他收获的将只有沙漠,沙漠将化作铺天盖地的沙尘暴,连远方的汉人耕作区的农田也吞噬掉,这个世界在用一种精密的设计,巧妙地平衡着世间的一切。
因之,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和生活在中原的人为了争夺更适宜生存的土地,战争也就成了恒久的主题,杨帆不知道他们之间是否有一天能够和平相处。如果敌人再度侵来,他或他的后人依旧会握紧手中的刀,可是这一刻,他不吝于向一个小孩子露出一个和气的笑脸。
小家伙也甜甜地笑起来,奶声奶气地向他炫耀:“我也……游牧,常常搬家!”说完,他忽然像是有了什么重大发现,扭过头去问他的母亲:“我们为什么要不停地搬家呢?”
这个问题要想解释给小孩子听懂,或许比较困难,穆赫月想了想,才认真地答道:“大地是我们所有人的母亲,是它哺育着我们。如果我们久久住在一处,大地母亲就会不舒服,草木将不再生长,兽群也将消失,如果我们不停地搬家,就像血液在流动,大地母亲就会舒坦了。”
她宠溺地捏捏儿子的鼻尖,笑道:“就像你帮阿娘捶背,如果上下不停地捶,阿娘就很舒服,如果只敲一个地方,阿娘会不会难受呢?”
小家伙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杨帆没有听懂这对母子的问答,他看到沐丝在不远处向这里吆喝了一声什么,他正骑在一匹马上,孩子扭头看见父亲,便笑着跳起来,急不可耐地拉着他母亲的手走开,很快,他就坐上了马背,由他的父亲抱着,向平坦的草原上驰去。
杨帆微笑着看着这一家人,也许有一天,他们还将兵戎相见,但是至少这一刻,他们是和睦的。
不远处,响起了一阵凄惨的叫声,那是一只羊,即将被它的主人宰杀,变成它的主人远征路上的食粮。
它也许是它的主人亲手照料着诞生在这个世界上的,夏夜里,为了避免小羊落入狼腹他握紧马刀,冬天里,为了不让小羊饿死他不辞辛苦地寻找着野草,但最终的目的,却是为了自己的生存。
如同草原上的一位哲人所言:“你不因有罪而死,我们不为挨饿而生。”
站在杨帆的立场上,则是:“你有你为了生存而侵掠的理由,我有我为了所维护的战斗的责任!”
……
长途的跋涉开始了,那惊人的行军速度,终于让杨帆体会到,这些草原上的骑士有多么的可怕,他们的生存意志是那么的坚强,他们在苦寒的环境中生命力是多么的旺盛,也许他们就是一蓬蓬野草的化身。
杨帆和古竹婷都有一身好武功,身体都是异常的强壮,但是同那些早就适应了草原生活的骑士比起来这根本没用。
很快,两个人就像被颠散了全身的骨头,穿着那么厚的衣服,两条大腿内侧也磨得红肿起来,一上马就疼得要命,以至于这些长途奔袭中的突厥兵不得不从沿路碰到的小部落那里弄来一辆勒勒车,拉着他们走。
这些突厥人每天喝一碗马奶、啃几根硬邦邦的风干肉干,就能活蹦乱跳地继续赶路,而杨帆和古竹婷连着三天不见一碗热粥,肠胃已经受不了啦。但他们依旧咬牙坚持着,不愿拖累整个部队行进的速度。
兵马早一天赶到,河北道的战争就能早一天结束,河北战场上就能少死一个袍泽,也许他们多争取来的每一秒钟,都决定着许多人的生或死!
突厥骑兵日夜兼程,终于赶到了松漠都督府。松漠都督府专为管理契丹诸部而设,此时已名存实亡。契丹八部中,李尽忠部、孙万荣部已经反了,而李尽忠就是松漠都督府都督。
在契丹八部中,李尽忠部最为强大,孙万荣部次之,因为李尽忠部的强大,所以一直由他的部落担任着契丹部落联盟长。
不过契丹八部还远不及后世耶律阿保机时集权的程度,这时的部落联盟长对整个族群的约束力有限,各部落内部事务均由各部自行处理,军事大计联合决定,联盟长无权擅作决定。
李尽忠和孙万荣是起兵造反,其他六部虽对武周边将的跋扈和欺压不满,却还没有胆子一同造反,这是李尽忠和孙万荣的自发行为,因此其他六部现在依旧各自在其领地内生活,对朝廷和孙李联盟的反军均采取中立态度。
突厥约五万铁骑突兀地杀进松漠都督府,立即引起了契丹六部的强烈不安,六部酋长紧急会晤,集结兵力,严阵以待。这时杨帆就起了作用,他马上持着李多祚交给他的信物紧急拜会六部酋长,通报突厥人的来意。
六部酋长都曾被朝廷封为刺史,所以他们对朝廷的印信并不陌生,在确认了杨帆的身份之后,六部首领陷入了两难之地。
他们并不看好李尽忠和孙万荣的造反,所以即便是李尽忠和孙万荣大败周军、声名远扬时,他们也没有动心,始终约束所部不曾参与叛乱。
可另一方面,边军边将对他们的搜刮和欺压也令他们痛恨不止,他们很清楚,李尽忠和孙万荣之反,不管成功与失败,对他们都有好处,因为李尽忠的叛乱,将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使朝廷不敢再对他们肆无忌惮。所以,在他们心中,李尽忠和孙万荣是他们一族的大英雄。
眼下契丹李尽忠部和孙万荣部主力正在河北道南部征战,他们的老弱妇孺都在后方。因为寒冬,新城尚未筑成,五万如狼似虎的突厥人一旦杀至,他们必败无疑。这些老弱妇孺都是那些义军的父母妻儿,如果他们被掳走,前方的大军将不战自溃。
可眼下突厥大军已经到了,要想保住李尽忠和孙万荣的族群老幼,除非他们六部参战,然而一旦参战,他们不但要面对突厥的虎狼之师,而且等于是参与了李尽忠的谋反,来日朝廷平息叛乱,岂能轻饶了他们?
六部酋长讨论了一天也没有结果,第二天六大部落里德高望重的长老们也参加了会议,还是没有结果。第三天塞尔柱和契比克力失去了耐心,把五万铁骑拉出去摆在了契丹六部中的独活部和芬问部两大部落面前,对他们下了最后通牒:“再不借道,兵戎相见!”
其实毗邻松漠都督府的就是饶乐都督府,而饶乐都督府居住的就是奚族十大部落。奚王现在也已参战,是李尽忠、孙万荣的同谋,不过仗打到现在,奚人的作用微乎其微,看起来奚王反周的决心并不坚定。
因此,尽管一旦与契丹六部兵戈相向,就等于把后背交给了奚族,但是突厥人并不担心。
果然,最有力度的还是武力,契丹六部一连讨论了两天都没有结果,第三天契比克力把兵马往他们面前一摆,正在营中争得面红耳赤的六部酋长和长老们在大兵压境的现实面前终于低下了头。
契比克力等得很不耐烦,刚要命人吹响号角,准备发起进攻的时候,契丹人派人出营,向周国使节和突厥将领表达了他们的意见:“同意借道,不干涉突厥兵马在其通往李尽忠、孙万荣部的路线上的行动。”
但是他们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借道可以,但是突厥兵马不得趁机掳掠沿线属于他们的部落百姓,他们会集结兵马,严阵以待。看来突厥与周国和亲,却又随即翻脸、袭掠河北的事已经让该国的信誉彻底破产了。
二是他们保持中立,不会按照杨帆的要求,向突厥军队提供向导。但杨帆只需要他们肯借道就行了,至于向导,他们不肯派人,当地还有不少汉人,其中有些还是当过边军的,杨帆很快就找到了两个愿为他们带路的当地汉人,五万铁骑直扑孙万荣的新城。
而奚王自始至终都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堵截,相反,在得知突厥出兵奇袭孙万荣后方时,奚王仓皇地下达了命令,命令他的兵马立即全部撤回,看起来他是要偃旗息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