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大明风月

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三百零三章 山月人归音容里

大明风月 广渠门内 2585 2024-05-24 09:42:35

眼见三人目光纷纷转向自己,让他甚是绝望,傻傻地看着三人,现场一下陷入了沉默。

李太后早看出了儿子的心思,轻轻一笑,正想替儿子说一句:“要不今天就到这儿吧。”

可是,大明既然尊儒家为国本,就必须讲礼仪纲常。现在第三轮还差了一首,无论如何是不能结束的。正在为难中,却见儿子主动站了起来,用了一种异常悲愤的腔调,说了一句:“古诗词,朕已经诵不出来了。倒是有一首白话文的诗,不知各位想听不想听?”

“白话文?”此语一出,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把所有人都惊着了。

这还是头一回听说白话文诗歌。不过,话说回来,经过两宋和元后,当时的白话文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特别是元曲,其间已有很多类似现代剧本的小折子,大量采用半白话半文言的文字。随着小说的盛行,到了明代,白话文已经开始大行其道,抢占主流。

故有人总结中华文化史即是“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从简单的字音到华丽骈文词藻,到多样化的诗词曲调,最后又回归白话,构成了一卷几千年灿烂光辉的中华文化发展史。

当然这时的白话,语言更直接,更完善,也更丰富,已经很接近现代语言了。

所以大家虽然惊诧,但也很快释然。皇上一贯推陈出新,什么“鲇鱼效应”、“头脑风暴”等等,这些词汇听都没听过,既然他要背诵白话诗,就让他背诵好了,且听听有什么新论。

李太后当然是支持儿子的,本来就担心他下不来台,现在有了白话文诗词这根救命稻草,就赶紧让他用吧。

“好!我儿请诵!我等洗耳恭听!”当妈的下了懿旨。

张、冯二人也急忙附和:“对对对!皇上请讲!诗词接续中,白话文诗歌虽然前所未有,但也可算是一项创新!”

朱翊钧的脸红了红,端起酒盏喝了一口,算是将这份尴尬遮掩过去,然后抑扬顿挫地诵念起来。

《山月》。现代。无名氏。

我曾踏月而来,

只因你在山中。

山风拂发,拂颈,拂裸露的肩膀。

折桂枝前行,

而月光衣我以华裳。

月光衣我以华裳

林间有新绿,

似我青春摸样。

青春透明如醇酒,

可饮,可尽,可别离。

但我们多少物换星移的韶华,

却总不能将它忘记。

更不能忘记的,

是那一轮月。

照了长城,

照了洞庭,

而又在那夜,

照进山林。

从此,悲哀粉碎,

化作无数音容笑貌。

在那些夜里,

袭我以郁香,

袭我以次次无尽的欢快情怀,

毫无感伤。

这首白话文诗歌着实把旁边的乐官们忙坏了,如此为白话文诗歌配乐之事还真没干过。

还好领头的乐官比较精明,看出皇上此诗有些类似元曲中的清唱,没有完全对仗的韵脚,只在首末段的末字有一个“裳”和“伤”字的韵脚,所以曲调配得还算可以,没有出现岔音。

李太后和张、冯二人,更是象听天外来音一样,听得如痴如醉。

全诗流露着浓浓的情感,让这些平时听惯了“之乎者也”的人振聋发聩。原来人世间的语言,竟然可以如此直白,如此打动人心。

即便是元曲中写男女思念欢情的句子,也不过如此吧。

朱翊钧念诵完后,兀自惴惴不安。这其实是席慕容的《山月》,写得着实很美,其中写折桂枝一句是他自己加上去的,其他地方略作改编。

要知道这首诗可是他的最爱,也是他在大一新生晚会上朗诵的成名作,让无数学院美女为之倾倒,从此一举奠定了他万女偶像的酷霸地位。

因为在后来又表演了很多回,所以这首诗的每一个字,每一个音,他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读起来也确实颇有意境,百转千回,旖旎无限。

受刚才冯保所念诗词作者是无名氏的启发,他在说朝代的时候说了现代,让他们听上去感觉这就是当下流传于大明市井间的白话文诗歌,又将席慕容的名字隐去,也说了个无名氏。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革命,总之把大伙儿都听傻了,好半晌才回过劲儿来。

李太后先是惊愕,后是陶醉,最后是享受。她听得出来,这首诗好象是读给晴天听的。

在诗会之前听说这些桂、菊之诗都是晴天与儿子通信时告知他的,这首诗不会也是他俩共同写作出来的吧。真要如此,也真是相得益彰了!

“好!”她带头鼓起掌来,带动着仍在兀自发愣的张、冯二人也不停地鼓掌。

那些刚才一通忙碌的乐官,此刻也放下了乐器,拼命鼓起掌来,偏殿内顿时喝彩一片。

朱翊钧仍然有些不好意思,见他们三人只顾着鼓掌,也不点评,自嘲地笑了笑:“这首白话文诗歌其实写得奇好,不如朕开一个先河,自己来点评吧。”

“自己点评?”这位少帝还真是不断推陈出新,刚才出人意料地诵念了白话文诗歌,现在又要求自己点评,真是闻所未闻。不过,对他时常不按套路出牌的方式早已见怪不怪,所以张、冯二人也只有点头称是。

“这首诗分为四片,片片递进。第一片以山月照桂为开端,表明心迹,月光衣(‘意’音)我以华裳,着实很美。第二片点明青春韶华难忘,而迅速又引出第三片的山月之夜最是难忘。第四片作了解答,究竟是什么以致最终难忘呢,是无数音容笑貌,是欢快而毫无感伤。”

皇帝自我点评完,骤然而止,面色如水,俨然已是一代国学大师的模样,看得大家肃然起敬。也是,如此熟悉而钻研一首诗,有几人能做到,正所谓卖油翁之技,唯手熟耳。

“妙妙妙!我主圣明!即便是‘六一居士’欧阳修在世提倡之新古文运动,也不过如此!”

“正是!我主点评也妙,寥寥数语,将此无名氏之白话文诗歌尽皆描画,妙哉妙哉!”

现场气氛顿时又被张、冯二人推高,大家都倒满酒盏,相互平端敬之,一饮而尽。

如此之夜,如此之酒,如此山月,如此风清,如此忘归……

不知明日之清晨,会不是一个艳阳晴天。亦不知明日阳光里,晴天来时,会是怎样场景?

……

临散场的时候,朱翊钧已经是微醺了,酒劲开始向上涌。

旁边的李太后对张、冯二人使了一个眼色,示意准备散场,都别喝多了。

皇帝却好象看到了母后这个眼色,似乎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一样,拉住了太后的胳膊:“对了!母后,孩儿想起来了!孩儿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没说呢?”

李太后笑着看他:“还有事情?是什么事情呢?”

他用手一指张居正和冯保:“你们两个,今天连母后都称你们为‘文武魁首’了,还不赶紧谢谢母后!”

二人闻言,急忙跪倒磕头:“臣等谢谢皇太后!谢谢皇上!皇上、皇太后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太后笑着一伸手:“好了!起来吧!”然后扭过头轻轻对儿子说:“钧儿,你这唱的是哪出啊?”

皇帝冲她眨了眨眼睛:“母后!儿子没喝醉,您就等着吧!”

说完,他叫过一个太监来,在他耳边悄声说了几句,那个太监点头,应命而去。他却转过身来,背着手向前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看着张、冯二人,目射精光,吓得二人急忙低下头去。

他哈哈一笑:“你们两个可知道,朕今天请你们来,除了一起帮母后补过中秋,庆贺重阳之外,还有什么意义么?”

二人对视一眼,低头拱手说道:“还有共贺辽东大捷!”

“嗯!”皇帝点了点头,“还不错!主题非常明确!那么你们二位可知道,为何庆贺辽东大捷这么大的事情,朕就只叫了你们两个?”

二人急忙把头低得更厉害了:“臣等蒙圣上恩宠,不胜荣幸!”

“哈哈哈!只是荣幸这么简单么?”皇帝大笑着问了一句,却还未等他们回答,就又指着他俩说了一句:“你们两个再连干两盏,朕就告诉你们为什么!”

二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这位小祖宗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是圣命难违,只得又端起两盏酒全干了,然后纷纷跪倒在地,向皇帝三叩首。

“嗯!”朱翊钧觉得也把他俩折腾得差不多了,这才正襟危坐,让他俩平身。

“谢皇上!”这二位虽然均是文武兼修,但今天着实喝了不少,又被皇帝这么一吓,已经有些吃不住劲儿了。

皇帝又笑:“好了好了!不折腾你们了!朕告诉你们吧,今天请你们来,不光是让你们来喝酒,更重要的是为了表彰你们二位!”

一旁的李太后也笑了,这小子,藏得够深的,居然把这么好的事情留在最后,而且还挺会故弄玄虚,瞧把这两个股肱之臣吓得够呛。

作者感言

广渠门内

广渠门内

此作者暂时没有公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弹幕
弹幕设置
手机
手机阅读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