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之北就是沙漠,榆林城的特色,就是沙掩城门。每当春天的时候,沙尘暴会将城门淹没。
再往北根本不怎么适合人员长期生活。
沙漠与草原组合的荒原上,也只有游牧民族能够长期生活。这也是为什么明中期,想要复套的。因为复套之后,就能占据整个黄河防线。从而动在黄河北岸与黄河东岸建立起防线。从而让大明的边防线,做一个重大改变,也就是河套地区,从边防线变成了腹地,从此能节省三四个镇,十几万人的兵力。
而今宋晟勉强组建的防线,自然比不上后世数十代人修建的边墙。但是最少形成一个简单的防线。如果说,在黄河以东,还有军户卫所支撑前线辎重。
过了黄河之后。
就毫无人烟。只能靠军队运输了。而骑兵对后勤的需要很重,除非瞿能下决定,无后方作战。也就是劫掠地方。否则面对这一道防线。还是不能轻举妄动的。
瞿能带着亲卫,亲自到了最前线视察。
他凝视良久,轻轻一叹。有些无奈。
他在耿炳文手中,并没有占到便宜,同样的。他在宋晟这边,也没有占到多少便宜。毕竟,即便就整个大明王朝,洪武年间,也是将星如云的时代。
有相当多一部分将领都在水准之上。
并不是说,他们不会打败仗。而是他们能将自己的实力完全发挥出来。有多少力量发挥多少战斗力。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失误,是脆败崩溃,几乎不可能发生。
宋晟也是如此。
打了这么多年的老将,固然不如耿炳文滴水不漏。但也不是那么容易让人一脚踢开的。
瞿能下令道:“以骑兵千户为单位,每人持一月之粮,突入榆林之南,攻击府县辎重衙役,记住不得伤害百姓。十日即反。”
瞿能这个命令其实已经考虑了何夕的命令。否则直接令骑兵南下放开手脚,何必这么麻烦。
一月之粮,已经够多了。再多的粮食,骑兵就已经带不了了。
越榆林南下,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毕竟边墙而今还不存在。骑兵想要穿过榆林,虽然黄土高原,千沟万壑,但是也是挡不住的。但是十日日程,其实限制了骑兵的手脚。
如果,完全放开手脚,北军骑兵能让烽火一直烧到长安。
但是如此一来,想要收拢陕西民心,却不知道要用多长时间了。更不要说,西北本来就已经是地广人稀了。即便移民,很多人也不愿意去西北。
这种情况下,陕西人口的增长,只能靠陕西人口的自然增长了。而今大杀特杀一阵子,就是陕西几十年赶不上来的人力缺口。
何夕也是权衡利弊之后,才决定用这种看似妇人之仁的办法。
当然了,这也是胜利者的宽容。何夕本来就没有想过在一战而定,不是说一战而定不好。而是打仗这一件事情,太完美的计划,几乎不可能成功。
原本就准备长久拉锯了。
只是瞿能也不甘心如此,既然攻城不行,那么就以榆林城为中心,放出骑兵去打。
“在河西选择合适的地方,建立一座城池。”瞿能说道:“要求有合适的港口,并且水流迟缓,适合搭建浮桥。”
瞿能此刻也只能选择长期作战了。
做完这一切之后,瞿能随即写了一封请罪书,送到北京。
……
这一封请罪书到了何夕手上,何夕只是扫了一眼,就放在一边了。
虽然说,瞿能的进展并不能说顺利。但是还在何夕接受范围之内。
如果前线能有将领打出神仙仗,几千破数万,几万破几十万,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但是如果做不到,下面将领只要能做到最基本的。用多少实力,做多少事情。不要搞出大纰漏,就够了。
能以本伤人就不错了。
只要是胜利就行。
毕竟,大明本钱厚实。能抵挡住大明以本伤人的国家几乎没有。
这一点上,何夕是宽容的。
瞿能是让何夕有一点失望。
但是何夕估计更失望的不是他,而是皇帝。
皇帝希望瞿能能与叶沈争夺军中的话语权。但是瞿能打成这个样子,看样子即便打赢了,也难以叶沈的河间之战相提并论。须知,河间之战中,叶沈面对的傅友德,能力名声远在耿炳文,宋晟之上。
还能大破之。挽救了国家危难。
这样的胜利,并不是寻常胜利可以比的。
如果瞿能没有类似的战绩,将来一定是低叶沈一头的。
这不是皇帝想要的。
瞿能到底是皇帝人,请罪不至于责罚,但是这赦免的恩典,也应该是皇帝出,毕竟恩出于山。所以,何夕什么也不批,仅仅是转给宫中。让皇帝看看。
这并不是何夕不关心西北战略。
恰恰相反,西北战略是未来两三年的重点战略。何夕岂能不关心。这上面关乎太多人利益的。不仅仅何夕关心,还有很多人关心。
但何夕很明白,西北战略的关键,就是铁路,只要铁路问题一解决。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
虽然听过很多关于铁路修建的报告。但是何夕还是想要亲眼看一看。
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
何夕带着侍从护卫洋洋洒洒数百人。再加上铁路上的人员,有近千人了。好在从北京北站坐上火车,先西行到北平站,然后再转向西北方向。
直到山峦重重,也没有听下火车行驶。
不过,何夕看得很明白,火铳前后都增加了两个火车头,四道滚滚浓烟,推着区区几个车厢,缓慢的,以近乎人行的速度,一点点在山坡上爬行。
真的是爬行。
火车对道路的坡度,有要求的。
所以,而这里山峦重重,海拔一下子提高了。想让火车保持坡度,就只能延长长度了。而火车也不能有大角度转弯。那种九十度的弯道,就要转很远。
很多事情,到了工地上才明白的。
可以说葛天工这一次,解决了太多太多的问题。更是超支了很多了。
火车就好像一道巨龙一般,在山峦之间盘旋而过。大铁路桥,何夕见了三座,而小规模的桥梁,简直是数不胜数。
更重要的是配套设施。
比如车站。
因为火车装煤装水,与运行速度是固定的。所以火车站的密度也是固定的,不会因为火车在山上盘旋,拉长了很多距离,而变少,甚至会因为爬坡导致,火车速度变慢,火车站的密度会更多。
而一座火车站占地面积也不小。
这就有一个问题了。
在平地上,区区一个火车站的占地,根本算不了什么。但是在山间找到这样的平地,还要配合火车站的密度。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总之,从去年到今天,开工近十个月了。
葛天工所有努力,与数万工人的辛苦,才修建了从北京到山中所有的铁路,而且这些铁路已经投入使用了。就是为了供应修建铁路的物资。
何夕此刻也是用这一条正在修建中的铁路过来的。
不过,这一条路终究是断头路。
何夕很快就来到了断头之处。
不是别的。就是一个大隧道。
何夕从一边领了一个藤盔。在无数人簇拥之下,走进正在挖掘的隧道。
葛天工就在这里等待何夕。他远远的见了何夕,连忙跑过来行礼,说道:“老师,您来了。”
何夕仰头看着穹顶,心中有一丝丝震撼,他纵然看过后世很多工程奇迹了。但是而今看来,依然有些震撼。
何夕说道:“你很不错。”